2014年,印度莫迪政府提出“印度制造”计划,目标2025年将制造业占GDP比例从15%提升至25%。经过10年发展,目前印度已经基本实现了手机整机的国产化,但在品牌、电子元器件生产能力上仍然较弱,整体是一个电子产品的进口国。2023年开始,印度政府宣布鼓励发展半导体制造产业,已经有瑞萨、美光、鸿海、ST Micro等国际巨头宣布建厂。但印度面临电力及水资源不足问题,后续进展有待观察。印度市场布局较多的中国企业包括小米、传音、比亚迪、上汽等,印度资本市场上市的科技公司主要包括Infosys、HCL等软件企业。
核心观点
消费电子:基本实现整机国产化,但国产零部件和品牌较弱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2023年智能手机销量1.46亿台。从2015年开始,印度政府通过提高整机进口关税,以及为本土生产提供补贴等形式,鼓励手机产业本地化上产。根据印度The Economic Times报道,99%以上手机实现本土生产。以苹果为例,鸿海、和硕及印度的塔塔为苹果在印主要代工厂;北部的北方邦与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已形成电子产业集群。但据UN Comtrade,2023年印度电子产品净进口437亿美元,反映本土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仍然较弱,依赖海外进口。此外,印度国产品牌销量市占率不到5%(2023),三星、小米、OPPO、vivo、传音、苹果等是主要品牌。半导体:设计具备较强实力,政府吸引外资发展制造
印度是软件外包大国,拥有Infosys、HCL等知名软件外包企业。生成式AI对软件外包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印度芯片设计行业发挥在软件工程师上的积累,具有较强实力,许多美国芯片设计公司在当地设有研发中心。而半导体制造刚刚起步,暂无商用晶圆厂。2024/3,印度铁道、通信以及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Vaishnaw表示,希望在未来5年跻身世界前五大半导体生产国,鼓励外资进入。过去一年多,中国台湾的力积电、美国高塔半导体等宣布在当地建设晶圆厂计划,瑞萨、美光科技、鸿海/HCL集团宣布在当地建设封测厂计划。缺乏稳定的电力供应和水资源,是制约半导体生产的瓶颈之一。
汽车电子: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政策鼓励汽车电子企业加码布局根据SIAM数据显示,2023年印度汽车销量507.9万台,世界排名第三。目前,印度乘用车主要以日韩系(铃木、现代、起亚、本田、丰田)、以及本土品牌(塔塔、Mahindra)为主。近些年来,随着汽车使命计划“AMP 2026”等相关政策的开放,特斯拉、比亚迪、上汽等一众全球性车企争相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汽车电子方面,博世、均胜、国轩高科、三花控股、欣旺达、联创电子、瑞玛精密等国内外零部件供应商也随之在印度设厂,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制造成本,完善全球布局。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复苏进度低于预期;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本研报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盖个股内容,均系对其客观公开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团队对该公司、该股票的推荐或覆盖。
正文
摘要:印度能否成为电子制造业的下一个世界工厂?
近年来,印度政府大力推动“印度制造”计划,重视电子制造领域发展。据IESA,2021年,印度电子产品的潜在市场规模高达2600亿美元,预计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6.6%,到2025年将超过4800亿美元。拆分来看,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2022年印度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为737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1249亿美元,CAGR将达到6.8%。根据Custom Market Insights,2023年印度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为343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增长至1002亿美元,CAGR将达到20.1%;同时,根据Counterpoint,印度半导体产业链本土化生产比重将持续提升,如IT设备应用半导体的本土化生产比重将由2021年的5%提升至2026年的26%。
政策扶持叠加广阔消费市场和低劳动力成本,国际大厂加强在印布局,本地电子企业逐步成长。印度的工业基础较弱,尤其是在电子产业领域。而印度政府的政策引导,叠加印度的广阔市场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包括鸿海、联发科在内的全球消费电子、半导体大厂布局。随着国际大厂的进入,在国际合作和技术转移的推动下,印度本地的电子产业也逐步得到发展,从消费电子代工以及部分零部件环节开始,本地公司逐渐成长起来。
注:估值为彭博一致预期
注:估值为彭博一致预期
消费电子:印度逐渐成为苹果手机代工生产基地
市场:手机规模相当于中国的30%,智能机渗透和ASP提升驱动规模扩张
2023年,印度手机市场规模相当于中国的30%,出货量相当于中国的75%,智能手机渗透率相当于中国2012-2013年水平。据IDC数据,2015-2023年印度手机市场规模CAGR高达11.0%,2023年市场规模为379.86亿美元,相当于同期中国市场规模的29.7%。分机型来看,智能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2023年CAGR高达13.3%,2023年规模为371.63亿美元,相当于同期中国市场的29.1%;功能机市场规模持续收缩,2015-2023年CAGR为-14.4%,2023年规模为8.23亿美元,相当于同期中国市场的6.7倍。渗透率方面,据IDC,印度2023年智能手机渗透率约70%,相当于中国2012-2013年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3年,印度手机ASP相当于中国的40%,提升空间较大。根据IDC数据,2015-2023年印度手机ASP的CAGR高达13.9%,2023年ASP为183.8美元,相当于同期中国手机ASP的39.8%。分机型来看,智能机ASP大幅提升,2015-2023年CAGR达8.6%,2023年ASP为255.4美元,相当于同期中国智能机的54.2%;功能机ASP呈下滑态势,2015-2023年CAGR为-4.2%,2023年ASP为13.5美元,相当于同期中国功能机的66.8%。
中国品牌争夺印度本土品牌/三星份额,苹果进一步深耕印度市场。复盘2015-2023年印度市场主要手机品牌的市占率变化,我们看到:1)中国品牌市占率提升迅速,但面临波折。OPPO、vivo、小米、传音、真我的合计市占率从2015年的5%迅速提升至2023年的59%。与此同时,小米、OPPO等品牌也受到罚款等行政措施影响。2)印度本土品牌/三星份额逐步下滑。中国品牌市占率提升的同时,三星份额从2015年的25%滑落至2023的16%,印度本土品牌Lava、Micromax和Intex合计份额下滑幅度超过30%。3)苹果近年来开始深耕印度市场。随着印度人均收入提升,手机智能手机ASP稳步增长,苹果开始深耕印度市场。2023年,苹果在印度设立第一家线下零售店。2015-2023年,苹果市占率从2%提升至6%。
政策:Made in India政策下,99%以上手机实现本国自产Made in India计划下,电子产业成为扶持重点。2014年,“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计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将制造业占GDP比例从15%提升至25%。此后,印度相继推出阶段性制造业促进计划(PMP)、“印度制造 2.0”计划、生产激励挂钩计划(PLI)等,鼓励本国制造业发展。
政府通过企业补助、关税调节等方式鼓励本国手机生产及出口。在手机产业方面,我们看到,政府积极通过关税调节、政府补助等方式扶持本国企业。2015年印度政府推出分阶段制造计划,在若干年内对部分进口零部件征收关税,以鼓励本地制造。此后,手机及其零部件,包括充电器、耳机、电池和USB连接线的基本关税从2017年12月的10%调高至15%,2018年2月手机关税再次调高至20%,来刺激手机本土生产。据The Hindu(2024.1),年初印度已将用于手机制造的塑料、金属机械零件、SIM 卡插槽和螺丝等零部件的关税从15%下调至10%,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出口。2023年,印度99%以上手机实现本国制造。据The Economic Times(2023.11),2014年,印度智能手机78%依赖进口,而2023年,在印度销售的所有手机中有99.2%实现整机在印度本土制造。手机产业布局:海外厂商仍为主流,以塔塔为代表的本土厂商正在崛起品牌:积极布局印度市场,本土化生产逐步成熟苹果布局:印度逐步成为手机代工基地,鸿海、和硕、塔塔为主要代工厂印度逐渐成为苹果手机代工生产基地,印度苹果供应商占比持续提升。苹果最主要的硬件终端包括1)iPhone手机、2)iPad平板、3)Mac本电脑、4)Airpod耳机和Apple Watch手表等可穿戴产品。为提高供应链韧性,苹果从2018年开始积极推进供应链区域分散化。经过数年发展,越南逐渐成为中国以外平板产品、苹果电脑、耳机与可穿戴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印度则逐渐成为中国以外苹果手机的重要生产基地。
自2017年第一台印度iPhone上线至今,iPhone在印度的生产经历了从旧款低端机型到新款机型、从海外厂商占据全部产能到厂商本土化的发展阶段。2017年,纬创开始在印度班加罗尔生产iPhone SE;2020年,鸿海在印度开始生产iPhone 11;2022年4月:鸿海印度钦奈工厂开始生产最新的iPhone 13系列,相较中国工厂落后约半年;2023年8月,据Fortune India报道,鸿海印度工厂已开始组装iPhone15,仅比中国的进度晚若干周。鸿海、和硕、塔塔为苹果主要代工厂,鸿海产能占比最高。2023年11月,印度塔塔集团完成了对纬创在印度组装iPhone部门的收购,塔塔集团成为第一家负责iPhone生产的印度公司。目前,iPhone的印度代工厂主要包括鸿海、和硕与塔塔。据芯智讯,截至2024年3月,富士康组装近67%的iPhone,和硕则拿下了约17%的印度制造iPhone订单。剩下的iPhone产量则由纬创出售给印度塔塔集团位于印度南方卡纳塔卡邦(Karnataka)的工厂所生产。
其他品牌在印布局:配合印度制造政策,本土生产起步早三星:三星2005年开始在印度投放手机生产线,2007年开始生产手机。当前,越南承接了三星手机在海外的主要产能,而印度仍为三星手机全球重要制造基地之一。据IT之家,三星电子印度诺伊达工厂设立于 1996 年,是印度在全球最大的工厂之一,产品线涵盖智能穿戴设备、平板电脑、OLED 面板等业务,三星最新旗舰产品 Galaxy S24 系列全机型也在诺伊达生产。据Digitimes(2022.9),三星电子印度工厂在2021年生产了大约6000万部智能手机,预计在2026年生产1.08亿部,预计印度在三星全球智能手机总产量中的比例将从2020年的20%上升到2026年的29%。小米:2015年,小米开启印度本土生产,与富士康合作,在印度开立第一家工厂。此后,小米与富士康、伟创力、Hipad等代工厂合作在印度建厂,共计开设了7个工厂,其中4家位于东部的安得拉邦,2家位于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1家位于北部的诺伊达。自2015年,小米智能手机在印度市占率迅速从3%提升至2019年的29%。2021年,印度执法局冻结小米555.1亿卢比(约48亿元人民币)资产,指控其通过特许权使用费向外国实体非法汇款。2023年,合同制造商Dixon Technologies表示,将与小米公司印度分公司合作,为小米制造和出口手机。vivo:据vivo印度官网《2022年印度影响报告》,2022年是vivo在印度本地发展的第八年,vivo注重线下布局,在当地有超过650家专卖店、650多个全资拥有的服务中心、7万个零售触点,有大约1万名印度工人在当地的制造工厂。2022年,vivo首次尝试将“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机出口到包括泰国、沙特阿拉伯在内的其他国家。供应商方面,vivo表示主板组装完全在印度完成,70%的充电器和95%的电池也在当地采购。自2015-2023年,vivo在印度的市占率由1.1%提升至17.5%,份额增长迅速。
供应链:南北工业区聚集大量海外厂商,本土厂商逐步追赶国际大厂布局:积累大量国际头部厂商/品牌,多数聚集于南北工业区从地理位置看,海外厂商主要聚集于南北印度工业区,其中北部的北方邦与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为厂商主要聚集地。总体来看,印度中部与东西部消费电子产业相对落后,除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外,设立产线的外资厂商较少,而南部与北部则形成广泛的电子制造产业聚落。具体来看,位于印度北部的北方邦与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为外资厂商主要聚集地,二者均聚集自上游至下游的多家厂商。其中,北方邦以上游元器件厂商居多,覆盖显示模组、摄影模组、充电器件与电池生产商;泰米尔纳德邦则以中游EMS厂商为主。
本土企业布局:上下游布局密度低于海外厂商,仍处于起步期
印度本土手机产业链厂商数量较少,且部分关键器件缺乏本土生产商。目前,印度本土厂商数量较少,上游与中游规模较大的元器件或EMS厂商较少,产业链规模较外资厂商仍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包括显示模组与芯片在内的部分上游核心元器件缺乏本土厂商,产业链本土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印度手机产业链关键公司梳理苹果公司加码印度制造,印度本土供应商逐步崛起。据彭博社2024年4月10日报道,FY23苹果14%的iPhone产自印度,产值达140亿美元,其中约70%用于出口。在印度制造的iPhone中,工业富联与和硕的组装比例分别为67%与17%,塔塔集团收购了纬创在卡纳塔卡邦的工厂,该厂制造了剩余的印度产iPhone。展望未来,苹果计划在5年内将印度制造的iPhone产量增加5倍,并至少将一半供应链转移至印度,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供应商的本地附加值提高近50%。印度塔塔集团:收购纬创iPhone代工厂切入苹果供应链,仍有进一步外延与内生扩张计划。塔塔集团创立于1868年,旗下拥有29家上市公司并在全球逾100个国家营运。集团2023年总营收达1,500亿美元、员工总数逾100万人,为印度最大的集团公司。集团涉及多个业务领域,包括工程、材料与信息技术等。2023年10月,塔塔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苹果代工大厂纬创资通印度子公司WMMI的100%股权。塔塔集团在完成对于WMMI收购后,成为首个打入iPhone供应链的印度本土厂商。展望未来,塔塔集团计划进一步扩张iPhone生产份额。并购方面,据彭博社2024年4月19日报道,塔塔集团计划收购和硕在印度的iPhone业务,交易内容包括和硕位于泰米尔纳德邦的组装厂与另一家正在兴建的工厂,且协议已进入最后阶段,最快或于5月完成。内生扩张方面,据彭博社2023年12月8日报道,塔塔集团也计划新建一座厂房组装iPhone,深化与苹果的合作关系;同时,根据印度经济时报2024年4月16日报道,塔塔集团旗下以精密制造著称的泰坦公司也在与苹果洽谈摄像头模块子组件事宜,以解决iPhone摄像头模块在印度缺乏供应商的问题。穆鲁加帕集团:2022年收购摄像头模块制造商,正与苹果洽谈摄像头相关合作。印度穆鲁加帕集团或切入苹果摄像头模组供应链。穆鲁加帕集团成立于1900年,目前拥有28家企业,其中9家在NSE与BSE上市,员工数超50,000名。集团拥有多元化业务,涉及农业投入品、汽车零部件与摄像头等业务。摄像头业务方面,穆鲁加帕集团在2022年收购了位于新德里卫星城市诺伊达的摄像头模块制造商Moshine Electronics公司76%的股份。根据印度经济时报2024年4月16日报道,目前集团正与苹果就摄像头模块生产展开洽谈,或于未来5-6个月内落实合作情况。印度半导体:市场空间广阔,但当前制造基础较为薄弱市场:印度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千亿美元印度半导体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2030年有望达到1100亿美元。根据IESA和Counterpoint Research,印度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在2026年将达到640亿美元,将比2019年的220亿美元增加两倍,CAGR为16.48%;在2030年将达到1100亿美元,届时印度将占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10%。其中无线通信265亿美元、消费电子260亿美元、汽车电子220亿美元、计算机161亿美元、有线通信82亿美元;其中增长较快的应用为计算机、汽车电子、无线通讯,2022-2030年CAGR分别为17.60%、16.24%、15.27%。
产业布局:设计和研发具相对优势,本土晶圆制造及封测基础薄弱印度半导体研发和设计是相对强势环节,主要服务跨国公司。根据ITIF,截至2022年底,印度雇佣了全球大约20%的半导体设计工程师(约12.5万人),每年设计约3000个独立IC。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方面,印度产量在全球占比15%。世界排名前25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如英特尔、德州仪器、英伟达和高通等)几乎都在印度建有研发中心。然而由于缺乏半导体制造能力,印度芯片设计师必须将设计送到国外进行原型制作和测试,故印度大部分半导体设计工作都是为跨国公司服务。印度当前半导体消耗主要依赖进口,本土制造环节较为薄弱,暂无商用晶圆厂,正蓄力进军半导体制造领域。目前印度半导体大多依赖进口,主要进口地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2022年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达161亿美元,同比增长30.1%。根据ITIF,预计五年内印度将会委托两到三个代工厂研究28纳米及以上晶圆的商业化生产,自建晶圆代工厂还需一定时间。半导体ATP(组装、测试、封装)是相对劳动密集型工作,印度相比其他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具有竞争力。2023年6月美光宣布将在印度建立半导体组装和测试工厂,2023年9月开始施工,第一阶段将于2024年底投入运营,主要从事BGA集成电路封装、存储、固态硬盘等。该项目是推动印度半导体发展的重要催化剂,未来有望吸引更多投资。印度国内传统芯片市场较大,特别是汽车、大型家电、工业应用等领域。此外印度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生产、改造电网、部署电动汽车、实现铁路电气化,这些领域将使传统芯片需求快速增长。云计算、机器学习、互联汽车、物联网和AI持续推动研发新型芯片的需求,印度在这方面处于优势地位。综上,印度正发力提振本土半导体制造能力。
总体而言,印度半导体基础较为薄弱,较中国在各环节已具备大量优秀本土企业的情景而言相对处于落后阶段。印度目前在半导体领域依托庞大的软件外包产业基础,培育了大量的芯片设计人才,主要服务于跨国公司。但印度本土设计企业、晶圆制造及封测企业很少,集成电路需求主要依赖进口。对比而言,中国目前在芯片设计、制造及上游的设备、材料等领域均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国产化能力不断提高。其中封测产业已在全球处于相对领先地位,据ChipInsights,长电、通富、华天三家企业处于全球封测企业排名前十(2023年)。
政策:印度政府新出台多项半导体政策,得到国内外积极响应2023年印度依托税收及劳工政策基础密集出台半导体政策,半导体制造得到美政府支持与美企积极响应。印度政府于2019年将标准公司税率从30%降至25%,同时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较低的22%的“选择加入税”。2021年,印度25%的最高企业税率低于菲律宾的30%,略高于马来西亚的24%、印度尼西亚的22%以及泰国和越南的20%。此外,印度还为研发活动提供8.2%的税收抵免。劳工政策方面,2019年至2020年,29项劳动立法被合并为4项综合法典。确保行业的单一许可机制,简化了合规程序,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运营灵活性并提供了更快的争端解决机制。2023年印度政府出台多项半导体产业政策措施,同年6月,美国总统拜登以超规格礼遇接待了印度总理莫迪的访问,并表达了对印度半导体的支持。在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推动下,美国将印度纳入半导体生态圈,多家美国半导体大厂各自宣布在印度的投资计划。印度新出台的半导体政策时间线如下:1)2023年5月:印度政府重新开启100亿美元补贴申请程序,以鼓励本土芯片制造。经修改后,本次申请程序将保持开放式,取消了之前的45天内提交申请的时间限制;政府宣布将向SCL公司投资20亿美元,用于研究和原型设计。2)2023年7月:印度半导体年会“SemiconIndia 2023”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甘地讷格尔举行,印度总理莫迪与各半导体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印度政府认为,印度本土芯片市场规模有望在2028年达到800亿美元,达到2023年规模的4倍。3)2023年10月:印度半导体研发委员(India Semiconductor R&D Committee)会向印度政府提交一份报告,建议建立印度半导体研究中心(ISRC),研发制程技术、先进封装、化合物半导体和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未来5年内建议预算为80亿元。在研发和教育方面,印度已确定,将有300多所主要大学提供半导体课程;“半导体初创公司计划”将为工程师提供帮助,预计未来5年将培养超过10万名设计工程师。4)2024年1月:印度北方邦内阁会议召开,批准了一项半导体政策。根据该政策,投资建立半导体制造单位的工业集团将从该中心获得8000亿卢比的资金,其中北方邦政府将出资75%。该政策还包括向产业提供财政激励的规定,以及以土地补贴的形式对200英亩以下的土地提供75%的补贴。
前景展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有望逐步从封测端打开局面印度政府计划在未来五年跻身到世界前五大半导体生产国之列,有望逐步从封测端打开局面。Ashwini Vaishnaw今年3月表示,印度希望在未来五年跻身到世界前五大半导体生产国之列。印度希望凭借在研发和设计方面的优势,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做出重大贡献。印度政府将持续优化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营造稳定和可预测的商业环境,以吸引更多的项目投资。美光对ATP的投资也证实了印度蓄势待发进军半导体制造领域。并且印度将会和美国保持密切合作,从共设微电子课程教育到共创研发中心、共同促进商业便利,这种伙伴关系为两国提供了有力平台来发展半导体。印度已宣布的主要半导体项目时间线如下:1)2023年9月:美光科技将与塔塔集团合作建设封测厂,预计2024年底投运。该工厂的总投资额将达到27.5亿美元,其中美光投资不超过8.25亿美元,其余部分将由印度政府提供。2)2023年11月:AMD全球最大设计中心已于11月28日在印度建成,投资额4亿美元,可容纳约3,000名AMD工程师,未来将专注于半导体技术的设计和开发,包括3D堆叠、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应用材料宣布计划在4年内投资4亿美元在印度建立一个协作工程中心,专注于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3)2024年1月:鸿海集团与HCL集团将共同在印度设立半导体封测代工厂,鸿海在印度子公司Foxconn Hon Hai Technology India Mega Development Private Limited投资3720万美元,取得新设合资公司40%的股权。4)2024年2月:以色列高塔向印度政府提交建厂提案,拟投资80亿美元建设晶圆厂,计划生产65nm和40nm芯片,用于汽车和穿戴式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5)2024年3月:a) 力积电宣布与塔塔集团合作建设12英寸晶圆厂,总投资额110亿美元,预计将在3个月内开工,预计月产能达5万片晶圆,该工厂将涵盖28nm、40nm、55nm、90nm、110nm多种成熟节点;b)瑞萨电子将携手印度CG Power和泰国星微电子共同建造封测厂,总投资9.2亿美元,日产能约1500万颗芯片;c)Tata Semiconductor Assembly and Test Pvt Ltd将投资32.6亿美元建设封测厂,日产能可达4800万颗芯片。
AI:印度高度重视AI产业全方位发展,政策支持+高AI投资下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印度AI私人投资金额及新融资AI公司数量位于世界前列。根据Stanford HAI,2013-2023印度AI累计私人投资位列世界第七,为98.5亿美元,高于法国、韩国等发达国家,2023年印度AI私人投达到13.9亿美元,位列世界第十,高于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013-2023年印度新融资AI公司数量为338家,高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2023年印度新融资AI公司数量达45家,均位列世界第七,高于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印度AI技能相对渗透率世界第一,AI市场规模预计高速增长。根据Stanford HAI,2015-2023年AI技能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是印度,为2.75%,位列世界第一,同时2016-2023年印度AI人才集中程度增长率达到263%,增长速度位列世界第一。在大量AI人才基础和较高的AI投资的支持下,根据BCG和Nasscom,印度AI市场2023年达到70-90亿美元,其中,18%-20%为银行、金融服务和保险,13%-15%为科技(产品及创业),8%-10%为公共部门,预计2023-2027年印度AI市场将以约25-3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70亿美元,其中银行、金融服务和保险以及科技(产品及创业)均占比15%-17%,14%-16%为公共部门。
印度政府高度重视AI发展,致力于全方位快速发展印度AI产业。2023年,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发布了《印度人工智能2023计划》报告,重点关注了包括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研究和创新能力提升、国家机器人战略草案草拟、人工智能芯片开发、印度数据集建设等问题。2024年发布国家级“IndiaAI使命”项目,预算约合12.5亿美元,实现“让AI在印度扎根”和“让AI为印度服务”两大战略目标,旨在通过增强AI新创公司的竞争力、扩大算力基础设施的部署,以及加速发展LLM和公领域AI应用,推动印度AI产业的全面发展。
印度上市公司AI相关业务主要集中在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和技术提供软件解决方案。以IT服务和咨询起家的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TCS)是该领域标杆。据《财富》杂志报道,TCS于2023年凭借13.31万亿卢比的市值跃升为印度最大IT服务公司,年营收逾2.27万亿卢比。公司着力推出一系列AI驱动产品,如搭载机器学习与高级分析技术,用以优化IT运营和业务流程的认知自动化平台Ignio、实现自动化风险管理与客户支持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TCS BaNCS等。TCS亦不断进行人工智能战略部署,根据官网报道,23年与亚马逊AWS合作推出”AI for Cloud”项目,斥资约20亿美元,租用超100PB云存储和1 exaFLOP算力。公司AI相关业务表现强劲,根据截至23年3月的财年报告,AI板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达到总营收的约15%。Gartner在《2023年全球AI服务市场报告》中指出,TCS在AI服务领域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三,约占15%,超过了Infosys和Wipro等主要竞争对手。
印度生成式AI初创企业数量及融资金额迅速增加,多元化势头增强。根据Nasscom与Inc42,截至4M2024,印度生成AI初创企业累计筹集了超过6亿美元的融资,相较于2021全年增长282%,2021和4M2024,印度累计生成式AI初创企业数量分别为25+和65+。在AI初创公司类型方面,自2022年以来,多元化势头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瞄准文本+图像、图像+视频、音频+视频等方向,解决方案覆盖药物开发、游戏开发等多个领域。
现有英语体系LLM无法实现直接迁移,发展高质量印度语言LLM是应有之义。根据Sarvam AI于2023年12月发布的产品报告, 尽管现有的英语LLM,如GPT-3.5、GPT-4,可以生成印度语言内容,但英语体系分词器算法无法高效地处理印度语言,需生成约4倍于英语语料的Tokens,用于以印度语言传达类似的信息内容,造成了算力的浪费。其次,英语体系LLM生成印度语言答案时准确性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印度语言网络数据池具有局限性,而英语LLM高度依赖网络来源数据。印度语言网络内容创作范围较窄,高质量资源集中度低。Ai4bharat 2024年3月报显示,将英语互联网语料库CommonCrawl与印地语互联网语料库Sangraha 对比,可发现英语有更多独特的单词,并且低频单词质量明显更高。例如,每1000万词随机内容中,出现频率超过20次的英语单词和印地语单词分别为约9万个和约6万个。英语LLM处理印度语言的表现亦参差不齐,在印地语、泰卢固语、泰米尔语和乌尔都语等高资源印度语言中表现良好,但在奥里亚语、克什米尔语和多格里语等中低资源语言中表现不佳。此外,由于缺乏丰富的文化参考、当地知识和印度日常生活的现实关照,英语LLM也经常无法识别和回答文化上微妙的问题,简单的翻译难以直接实现从英语到印度语言的有效跨语言知识转移。
Krutrim抢占AI大模型全栈式开发先机,跃升为印度首家人工智能独角兽。印度本土LLM开发的早期尝试包括由EkStep基金会和Nilekani Philanthropies赞助的IndicBERT、IndicBART。前者于2020年推出,主要专注于自然语言理解(NLU);后者于2021年推出,将重心放在自然语言生成上。两者均利用有限数据集进行从头预训练。2023年12月,由印度网约车巨头Ola Group首席执行官Bhavish Aggarwal建立的AI初创公司Krutrim推出印度第一个全栈LLM,并计划于4Q24推出具备多模态功能的Krutrim Pro。“全栈”意指由底层基础设施到最终部署和监控AI大模型的从头开发,据PYMNTS 报道,该LLM系列由Matrix Partners 出资2400 万美元,使用超过2万亿个Tokens训练,可应用于9种印度语言和13种外语,在多个全球知名 LLM 评估基准上表现优良,包括 MMLU、HellaSwag、BBH、PIQA 和 ARC。根据该公司官网2024年1月新闻速递,Krutrim于2024年1月完成第一轮融资,以10亿美元估值获得5000万美元股权投资,成为印度首家人工智能独角兽。除生成式AI大模型,Krutrim的业务范围还包括AI云服务、超算与芯片设计。
随着meta发布的Llama系列大模型和由微软支持的Mistral 等大型开源模型的引入,更多公司的开发重点已转向使这些现有英语模型适应印度语,推出一系列印度语大模型,如 BharatGPT-Z、OpenHathi、Airavata、Gajendra-v0.1、Kan-LLaMA、odia_llama2、tamil_llama等。这些模型在现有预训练纯英语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将它们调整为印度语。转换过程包括扩展分词器和嵌入层,然后进行一轮或多轮持续的预训练,使用来自现有多语言语料库(如 mc4、OSCAR、Roots 等)的数据来开发base模型。BharatGPT-Z是印度的第一个对话式AI大模型,在GPT、Llama等模型的基础上混合调整而来,由CoRover.ai于2023年12月推出,受到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下设iHub Anubhuti IIITD 基金会资助。据公司官网资料显示,该大模型驱动的生成式AI BharatGPT支持12种印度语言和超120种外语,涵盖文本、语音和视频等多模态交互,采用高效词嵌入技术以提高计算效率,并提供自定义知识库集成、ERP/CRM 系统集成、内置支付网关等多种功能。BharatGPT-Z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其数据安全性,保证本土数据留在印度,符合印度政府“Make AI in India”的愿景,现已和多家政府组织、企业展开合作。
印度: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印度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据印度品牌权益基金(IBEF)的数据显示,2024财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印度国内汽车市场产量达到2336万辆,国内汽车市场销量达到1972万辆;较2023财年同期略有下滑,但整体已经恢复到了COVID-19疫情前的水平。根据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SIAM)数据显示,2023年印度已连续第二年超过了日本,稳居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仅落后于中国和美国。SIAM预计到2026年,印度的汽车行业产值有望达到3000亿美元。
印度汽车市场两轮车占比超七成。印度国内汽车市场可以细分为:两轮车,三轮车,乘用车和商用车四个部分。其中,乘用车市场以小型和中型汽车为主。2023财年,两轮车和乘用车占比分别为 74.81% 和 18.35%。印度的两轮车产业不仅占据国内汽车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也是印度对外出口的主要车型,根据IBEF的数据显示,2023财年,印度的汽车出口量达到477万辆,其中两轮车出口量达到365万辆,占比达到76.52%。
印度汽车市场电动化率虽起点较低,但近年来正快速增长。根据marklines,2018年,印度电动车销量仅有434辆,渗透率为0.02%。但从2018年-2023年,印度汽车市场电动车渗透率攀升至2.03%。相较于同期的中国电动车市场,印度电动车市场仍有较大前景。
印度汽车产业链呈现东南西北四大产业集群分布。经过多年的发展,印度国内汽车制造商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主要生产两轮车,三轮车的德里-古尔冈-法里达巴德产业群,国内主要乘用车商用车厂商集中分布的孟买-浦那-纳西克-奥兰加巴德集群,主要汽车零部件厂商分布的加尔各答-詹谢普尔集群以及海外车企集中分布的金奈-班加罗尔-霍苏尔集群。整车方面,根据Statista,2023年印度乘用车主要以日韩系(铃木、现代、起亚、本田、丰田)、以及印度本土品牌(塔塔、Mahindra)为主。近些年来,随着政策的开放,特斯拉、福特、奔驰、宝马、沃尔沃、比亚迪、五菱、雷诺、日产、上汽等一众全球性车企争相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汽车电子方面,印度市场坐拥博世等海外头部零部件供应商。考虑到全球化布局以及服务本土企业的需要,均胜电子、国轩高科、三花控股、欣旺达、联创电子、瑞玛精密等国内汽车电子厂商也随之在印度设厂布局,主要集中在东南西北四大产业集群,利用印度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制造成本,完善供应链的全球布局。
产业链公司:塔塔汽车塔塔汽车: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塔塔汽车成立于1945年,其正式名称是Tata Motors Limited。塔塔汽车是塔塔集团的子公司,总部位于印度的孟买。塔塔汽车主要产品包括小型汽车、4驱动越野车、公共汽车、中型及重型货车等。塔塔汽车是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并且也在全球范围内经营业务。截至2023年,公司汽车出口到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等国家。塔塔汽车在全球超过12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1954年,塔塔和戴姆勒-奔驰合资;1988年进入民用车市场;2002年,大宇商用车被塔塔收购;2008年,塔塔汽车收购捷豹、路虎。
产业政策方面,印政府鼓励汽车厂商产能扩张和技术研发。2016年后,印政府持续加大对汽车行业发展的投资,提出十年周期的汽车使命计划“AMP 2026”,目标在2026年实现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能翻四倍。2021年11月,印度联邦内阁拨款78.1亿美元用于在未来5个财政年度内激励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技术研发和提升,截止2024年3月已经推动替代燃料系统、安全电子控制单元 (ECU)、先进辅助系统等超100项技术研发落地。2024年3月颁布的汽车关税减免政策,承诺外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只要在印度投资至少5亿美元、并在三年内启动在印度的本土生产,便可被允许以15%的较低税率,每年进口最多8000辆售价3.5万美元或以上的电动汽车。这一举措有望进一步吸引海外车企尤其是电动汽车厂商在印度投资建厂。需求政策双向刺激,推动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2019年2月,印度政府批准了FAME计划,投资建设公共充电站并鼓励人们购买电动车,并计划在2026年后投资35亿美元用于鼓励清洁能源汽车的生产和出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推出电池更换政策,允许在指定充电站将达到寿命的电池更换为新电池。国内消费者年轻化,加之政府对电动汽车购买的补贴,使得电动汽车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印度在2024 财年售出84万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209.17%。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复苏进度低于预期。全球宏观经济复苏缓慢,若复苏进度低于预期,消费电子需求恢复或将受到影响。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消费电子产业链环节众多,如果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可能会带来供应链扰动。本研报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盖个股内容,均系对其客观公开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团队对该公司、该股票的推荐或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