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6887399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热门话题正文

美国制造业回流三年,日韩企业全都后悔了,这是为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16 浏览次数:478

近年来,为挽救日渐空心化的制造业,美国一边利用关税武器和政策优惠,狂挖中国墙角。

大搞对华脱钩,将中国供应商踢出产业链,并把原先在大陆办厂的企业引到美国。

另一边又在俄乌矛盾上煽风点火,搞得整个欧洲人心惶惶,目的是想让欧洲企业出于避险心理,卷款跑到美国。

这一系列激进的措施,至少为美国招揽了5000亿美元的预期投资。

制造业产值回升的盛况,令各界振奋不已,甚至有观察机构据此断言称,制造业回流的夙愿已经化为现实。

然而,事实却又让他们大失所望。美国非但没有收获多少令人瞩目的成绩,反倒爆出了不少丑闻。

可以说,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不能说毫无成效,但也算是徒劳无功,不仅令本国企业汗颜,更让日韩企业懊悔不已。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迁到美国的日韩企业又都经历了啥?

一、美国回流了哪些制造业?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美国制造业曾一度出现外流趋势,大量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这不仅导致美国本土失去了大量就业岗位,还使得美国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对外依赖度不断提高。

为重振制造业,美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内减税、加大研发投入,对外提高中国商品进口关税、制裁中国科技企业。

这些政策的落实,短期内加速了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趋势。一时之间,日本的本田、丰田、松下,韩国的三星、海力士,纷纷到美国投资建厂。

除此之外,美国的方向也十分明确,其深知全产业链暂时斗不过中国,于是就只抓尖端领域,控制产业链最上游的部分,为卡中国脖子做战略准备。

例如芯片领域,在美国的号召下,韩国三星计划投资2000亿美元,扬言要在20年内建芯片工厂11家。

美国自家的半导体巨头英特尔,也计划在四个州投资1000亿,用于提高国产芯片产能。台积电则带来了最新的5纳米技术,全力支持美国工业复兴。

这几家公司,几乎涵盖了全球芯片领域第一梯队的最高水平,有了他们的站台,美国自然是信心暴增。

就连苹果总裁库克,都对美国芯片的前景大加赞赏,拜登还发文说“制造业又回来了”。

动力电池方面,中日韩虽然都处在全球第一梯队上,但装机量和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的,却是中国。

对此,美国想到的对策是补贴日韩,排挤中国。扶持一个,打压一个。

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加持下,韩国已有三家顶尖的动力电池企业,计划在美国建厂,日本也想在美国兴建产能足以供应数百万电动汽车的电池工厂。

然而,就在形势看似一片大好之时,制造业回流的泡沫,却被无情地戳破了。

今年4月份,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指数已降至49.2。

这一指数通常以50为分水岭,高于这个数说明制造业繁荣,反之则意味着制造业陷入萎靡,正在走下坡路。

与此同时,紧跟美国步伐的日韩企业也混得很惨,纷纷宣布暂缓正在投建的工厂项目。

起初,美国最不缺的就是印钞机,日韩也坚信,砸钱就能出奇迹,只要补贴给到位,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了的。

可事实却是,美国连约定好的补贴都一拖再拖不肯全额兑现。

美国政府的违约,导致台积电预算超支,芯片厂被迫延期一年,工程摆烂,三星等企业也相继宣布停止扩建工厂。

二、名为补贴,实为收割

美国不仅言而无信,还想空手套白狼,他们用尽一切办法,榨干这些企业之后,再一脚踢走。

而那些企业选择听之信之的代价,就是沦为美国再工业化的牺牲品,蒙受巨额经济损失。

美国“再工业化”的水太深,一般企业根本把握不住。早在两年前,台积电的工程师们就揭露了背后的黑幕。

他们说,台积电去美国真的不赚钱,美国不仅要人才、要技术,还要钱。外籍工程师就像奴才一样被使唤,假期和工资都是按低于美籍员工的标准给的。

在别人的主场,美国员工就是大爷,各种福利不能少,培训不过关还不能炒。

台积电可以从总部派遣工程师培训他们,但不能引进技术工人取代他们,否则各种罢工游行、法院官司伺候。

包括日韩企业也没少遭罪。美国重振制造业,名义上是为了跟中国竞争,但实际上恐怕更多的是想巧立名目打压日韩企业,扶持美企搞不正当竞争。

例如,拜登政府口口声声说,国会的芯片法案面向日韩荷兰,但最后领到全额补贴的只有美国公司。

美国还没有把中国打压下来,就先把日韩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拖垮了。

随着美国制造业回流,许多原本依赖日韩供应链的美国企业,开始将生产线迁回国内.

这导致日韩国内供应链出现断裂的风险,尤其是在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方面。

一旦供应链出现问题,日韩企业的生产和交货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

再比如说,美国的补贴是带有附加条件的,想拿他们的补贴,就得买他们的设备。

这就让原本苦无订单的美国供应商们,有了薅羊毛的机会。他们抓住时机坐地起价。

一时之间,像配电器、变压器、机电这些置办工厂必不可少的电力设备,价格水涨船高。

还有原材料方面,美国的钢材普遍比外面贵七成,一直卖不出去。

但日韩企业一来,可谓是久旱逢雨露,直接盘活了这些钢铁霸主和建材厂商。

他们只顾着自己赚钱,全然不顾作为友商的日韩企业超支多少,价格往死里加。

就这样,美国政府补贴出去的钱,连同日韩企业投下去的老本,很快又回流到了美国企业的口袋里。

带动了GDP增长,并通过税收的形式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完成了经济闭环。

这些日韩企业到了美国之后,才发现自己上套了,原来那边的营商环境真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好。

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往往是补贴还没弄到手,预算就透支了一大半,默默承受着一切亏损。

归根结底,是因为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问题积恶成疾,到了难以挽救的地步。

大家都知道,工业是一个整体,一件商品的出厂,往往需要牵扯到多家供应商。

因此工业发达的地区,往往会吸引更多同类型的产业在此汇集,这就叫集聚效应。

然而,从里根时期开始,美国的国策就从制造立国转为了金融立国。

美国的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自家的股价,而忽略了作为根基的生产部门,制造业无利可图,于是纷纷把流水线搬到了亚洲。

这就导致了现如今美国虽然把日韩企业骗过来了,但再也拿不出与这些回流企业相匹配的上下游供应链以及基础设施。

先来说说供应链。美国产业转移多年,留在美国本土的供应商,要么半死不活,要么靠政府的补贴苟延残喘着。

除此之外,美国的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也相对较高,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减少了盈利空间。

再来说说基础设施。这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像电力,工厂最重要的配套就是通电。

而在美国,为工厂提供电力的供电系统普遍很拉胯。

不仅设施老旧、一半以上的电网超出使用年限,而且州与州之间还各自为政,没办法连成一个整体。

这就导致,一州断电,数州围观,隔壁电力盈余的州大概率会见死不救,抗风险能力极低。

例如,据CNN报道,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冬季风暴,导致美国东北部十几个州电力网络崩溃,超过60万户家庭以及企业停电。

遇到这种情况,企业为了赶工,只能花重金向私营发电厂购买电力,而这么做往往需要付出比公用电力多上几十甚至上百倍的价格,这就是日韩企业预算超支的主要原因。

结语

这么看来,美国的所谓“制造业回流”,就是用日韩企业的血,去盘活早已空心化的美国供应商。

美国政府洒出去的钱,流着流着又回流到自己的口袋里。至于日韩企业,他们在这场彻头彻尾的收割盛宴中,成了冤大头,欲哭无泪。

这不仅是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悲哀,更是附庸国缺乏经济自主权的无奈。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