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6984084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热门话题正文

中国机床有多难?昔日世界第一如今跌落神坛,负债700亿处境危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05 浏览次数:509

提起我国的机床发展,就不得不提起曾经我国机床工业辉煌无比的“十八罗汉”——18家大型国有机床厂。

可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那些曾经拥有傲人成就,甚至超越德日成为世界第一的机床厂如今却以负债700亿处境危机,当初的“十八罗汉”可以说是几乎全军覆没

那么我国的机床工业为何会走到如此境地?面对西方的“卡脖子”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曾经辉煌无比的“十八罗汉”

机床又被称为“工业之母”,简单来说就是制造机器的机器。

机床行业的上游包括钢铁、铸造行业,不仅如此机床下游产业影响着众多领域,包括汽车、铁路、风电、核电、船舶制造、航空运输,最重要的是它还关乎着我国国防的军工行业

若是没有机床,就不会有如今翱翔天际的战斗机,也不会有我们引以为傲的远洋护卫航母。

可以说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机床,如果没有机床的生产加工,我们也不会有现在这样汽车、飞机、高铁等各种便捷的出行方式。

如果说制造业是国家的基础和命脉的话,那么机床就是制造业的重中之重,正因如此,机床又被誉为“工业母机,国之重器”。

正是因为机床如此的重要,所以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就一直重视机床产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就要开始恢复全国的生产,而东北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极其受到重视

于是在“一五计划”期间,沈阳机床厂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之一,是国家规划发展的基础工业体系中的重要工厂。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不少人都喜欢将东北称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原因。

随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机械工业体系诞生了18家部属机床厂,被称为“十八罗汉”,其中沈阳机床稳坐机床行业龙头

改革开放后,机械工业部推动这18家机床国企与美、日、德等进行技术合作。

2000年后,那时候我国刚加入世贸组织,伴随中国制造业的振兴和国内外的市场机遇,“十八罗汉”迅速壮大、纷纷发起海外并购潮:

2004年,沈阳机床收购德国希斯,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企业。

2005年,北一机床入主德国瓦德里希科堡;杭州机床厂控股了德国ABA;大连机床厂重组了德国兹默曼;哈尔滨量具集团兼并了德国凯狮……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2001-2009年期间,我国机床主营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4.4%,利润年均增长率为20.7%。

我国机床企业高调出海,其中沈阳机床当时自主研发出来的i5系统在国际市场上一度力压德国和日本。

要知道,i5智能机床操作系统可以说是世界上首个全智能机床“大脑”

因此沈阳机床的订单暴涨,在2012年时以180亿元的销售额位居全球机床排行榜第一位。

我国机床企业一时间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但是我国机床行业这段发展黄金期并不长久,很快就“触底反弹”,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全军覆没”的“十八罗汉”

可以说一直以来,我国的机床产业都走着一条极为艰难的道路。

我国是机床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我们占领的只是中低端市场高端机床的国内自给率不足6%。

要知道,如今国际间的交流以及大国之间的博弈,高端的数控机床可以说是“王炸”

如果高端机床市场“失守”,那么损失的就不只是钱了,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了需要精密制造的有关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

其实我国其他行业也出现过被西方“卡脖子”的状态,但是像新能源汽车以及芯片的研究,我国可以说都实现了弯道超车,实现了自主化。

但是我国的机床领域是从高处滑落的,所以并不同于新能源汽车和芯片行业。

2019年5月,一笔441万元的欠款,将沈阳机床的债务问题暴露出来,再之后就是震惊行业内外的破产重组。此时,距沈阳机床问鼎机床行业世界第一,不过8年时间。

当然,不只是沈阳机床,曾经辉煌无比的“十八罗汉”都难逃破产或改制的命运,大家可以从下表中看到他们的现状。

从风光无限到如今的破产重组,令人唏嘘的同时更令人疑惑:这些企业为什么会走到如此境地?

众所周知,我国的工业起步晚,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下开始发展的,其中就包括机床领域。

1958年,在苏联老大哥的援助下我国研制出第一个数控机床。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与此同时我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后,苏联也停止对我国的援助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虽然我国企业有信心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但是欧美国家对此也有对策。

因为欧美发达国家工业起步早,所以很多技术都比我国先进不少,但是真正核心的技术西方一直禁止出口到我国

像控制器(数控机床的核心),类似于电脑的CPU,是制造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但是现在以日本FANUC和德国SIEMENS为首的控制器巨头的产品垄断市场80%以上。

曾经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当时是国际上的机床展览和交流,秉持着学习的态度沈阳机床也搬上了当时自己最好的机床,可是主办方却将沈阳机床的产品摆在了地下室里,成为了“上不了台面”的产品

“不争馒头争口气”我国企业也开始下定决心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前文我们讲过的沈阳机床的i5系统就是自主研发出来的,但是也正是这一个自主研发的系统,敲响了沈阳机床的“丧钟”

除了沈阳机床本身入不敷出,资不抵债的原因之外,其中少不了国外资本使用的一些“惯用套路”

举个例子,在我国还生产不出来五轴机床的时候,国外资本就只在我国卖三轴机床,可是当我国研发出来五轴机床的时候,他们就会向我们倾销五轴机床。

也就是说,当我国企业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自主研发完成后,就会被国外打一波“价格战”投入的大量研发资金收不回来,市场竞争还打不过。

长此以往,很多企业为了维持运转就不会再投入大量资金搞研发,阻碍了我国机床的发展,而这就是国外资本想要达到的目标

沈阳机床正是陷入了西方国家设计的“越创新,越破产的陷阱”,前文说过i5系统给沈阳机床带来了高达180亿的销售额,让沈阳机床一时间风光无限。

可是在光辉的表面下隐藏的是沈阳机床的入不敷出,减去前期的大量资金投入,沈阳机床的净利润甚至连1亿都没有

正因如此,沈阳机床近10年一直靠着政府补贴等收益“吊着一口气”。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近十年虽然其净利润除了15、16以及18、19年亏损外,其余年份还勉强盈利,但如果扣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净利润除了最辉煌的2011年盈利5000多万,其余年份均是亏损。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8年,沈阳机床扣非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连续7年为负,其中总计亏损逾50亿元。

技术落后、西方长期技术封锁和压制、自身经营管理不当、体制不匹配等原因让我国机床行业一度陷入低谷,陷入了“中低端陷阱”

用一句话形容我国的机床行业可能就是“低端混战、中端争夺、高端失守”。

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国机床行业又该怎么办?

“拿来主义”不可取

面对国外资本的“围追堵截”我国机床行业有个说法:“不变,等死;变,找死。”形成这样一个认知,正是源于机床产业几十年曲折发展的血泪教训。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大幅降低关税,进口机床洪水泄闸般涌入国内,在技术上落后的“十八罗汉”经不起市场冲击,纷纷“沦陷”。

在此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机床企业都热衷于通过引进来“开发”,或者与外国企业“合作”,甚至直接“拿来主义”

但是这样的“拿来主义”对于我国机床行业的发展是行不通的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床产业是走不通“技术引进”之路的,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国外技术具有一定的不可转让性,出于国家利益或商业诉求,国外品牌不可能也不会转让核心技术。

另一方面,相比技术本身,技术背后的策略经验更重要,也就是说,引进的技术只是产品

但是产品其中凝聚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引进者来说都是“黑箱”,不可能通过购买和使用产品就能掌握,更何况就算知道了代码也搞不懂其中的逻辑。

沈阳机床曾经就耗资上千亿引进美国桥堡的数控技术,但是他们只发来了一个源代码的数据包,核心技术原理却闭口不言。

所以,想要国外资本“大发善心”来帮助我们是不可能的,只能靠自己。

因此我国也出台了很多鼓励创新的政策,但是创新不能只流于“表面”,要深入骨髓,要鼓励实质性的创新。

除此之外,还要创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这样才有人敢于承担创新的风险

当前我国机床产业已进入结构调整阶段,随着下游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对机床加工精度和精度稳定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日益凸显,更新升级需求大,未来中高端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加。

机床行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是“机床行业如何进行转型”成为了众多专家和业内人士思考的问题。

其中专家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是“创新是关键,同时要对行业和国情的特殊性有充分认知,在此基础上找准创新的着力点,打开机床行业创新突破的通道。”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曾说:“一要从制造强国的战略高度支持国内机床产业发展,二要从产业融合的深度链接上促进国企民企错位发展。”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在全球处于领跑,因此机床行业面临着难得历史机遇,有望在新一轮竞争中迎头追赶。

如今我国许多高精度机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例如:高端珩磨机床等,这说明我国机床行业正在迎头追赶。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