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6987362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国内资讯正文

理论周刊·新域丨做实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04 浏览次数:318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并将其列为2024年九大工作任务之首。《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强调,实现2024年各项目标,要做好稳和进、立和破、稳增长和稳预期、扩内需和优供给、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十个统筹”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全会要求的题中要义。

以“数实融合”为主线

主动适应制造业面临的深刻变化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数实融合”,以智能制造为标志,正在引领制造业迎来深刻的革命。正是因为工程机械产业龙头企业开启数智化变革,使我省制造业从跟跑迈向领跑。比如中联重科推动“产品4.0工程”,产品实现“自诊断、自调整、自适应”,设备具备“能感知、有大脑、会思考”的能力。三一集团的18号工厂所有9大工艺和32个典型场景都实现“聪明作业”,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人均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龙头企业直接站到了数实融合的前沿,如楚天科技将智能制造、智慧医药工厂的建设经验分享至产业链上下游,带动全链条的整体智能化腾飞。尽管目前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卓有成效,但是仍存在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会融合、融合不全”等问题,同一产业链数据要素存在严重的数据孤岛现象,没有很好地发挥共享增值功能。

推动“数实融合”,应坚持数字技术、数据要素与数据应用沟通驱动和协同发展。深化数字技术的研发创新,依托湘江实验室等重大平台,突破核心技术瓶颈,补齐核心技术短板。加强数字要素在生产加工等全环节的渗透和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等平台,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的智能制造体系,形成新型实体经济。突出数据共享,这方面可以借鉴楚天科技的经验,通过龙头企业提升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据开放共享、技术合作攻关,促使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发展中发挥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这是湖南制造业培育竞争新优势、争取数字经济制高点的重大举措。

以“两业融合”为核心

顺应世界产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代表世界产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西方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50%,接近60%的制造企业同时提供产品和服务,其服务收入占总收入之比超过50%,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和制造企业服务收入占比都仅在20%左右。

实现“两业融合”,一要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引领作用,支持领军企业建设共享制造平台,与相关服务企业在产业链建设中展开协同创新,并不断提高服务渠道的影响力和产业生态的控制力。二要发展专业服务机构。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曾经是一家著名的硬件制造商,现已成功转型为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可借鉴其模式,培养和支持专业机构积极参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培育出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三要实施制造业服务化工程。推动我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烟草与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服务外包、内部产业链裂变,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四要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湖南产业体系的短板,尤其是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物流体系、产业链金融等,应努力补齐短板,为先进制造业发展赋能。

以“四链融合”为路径

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近年来,湖南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在优势产业领域集中攻关,突破了工程机械、高速列车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四链融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但是,仍存在科研创新主体不够强、成果产出不够多、人才培养供求结合不够紧、科研成果与企业所需脱节、产业和创新生态系统滞后等全国性普遍问题,还存在战略资源要素禀赋不充裕、在要素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等特殊问题。

继续强化创新链的动力作用。加大创新共同体建设力度,加速重大载体平台建设,开展“揭榜挂帅”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产业链提升注入动力活力,提供新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强化产业链的牵引作用。突出产业链的高端化攀升、智能化升级、服务化转型、绿色化发展,发挥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提高本地配套率,引领上下游行业中小企业进入“专精特新”行列。强化资金链的血脉作用。运用政府产业基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贷款、资产证券化等相应的工具,满足产品、技术全生命周期的资金需求。率先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本地企业融资能力和资金利用效率。强化人才链的“鲶鱼”作用。在创新、产业、资金和人才四个元素中,人才是湖南最有优势的元素,但目前人才链与其他三链的融合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的差距很大,必须以人才质量和活力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高等院校强基计划;完善高水平人才奖励机制,以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人才服务标准,引育留用各类人才;实行校企合作吸引使用人才,鼓励高校院所担任企业技术负责人。

以“产城融合”为平台

变宜居优势为“宜业”优势

产业的地域流动性在增强,城市作为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其作用因对人们在生活成本、文化、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而更加突出。湖南具有“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但也需要应对沿海地区的虹吸效应。实现“产城融合”,将有利于变宜居优势为“宜业”优势。

致力“产城融合”,应深刻认识人口和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以“产”聚人、以“人”旺城、以“城”兴产,走好“产城融合”互促道路。不断扩大“幸福感”优势。增加高质量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商业等生活配套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和休闲设施,以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吸引更多年轻人和高素质人才的目光,释放中部地区“青春之都”、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魅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有效空间,完善园区产业配套和服务体系,降低企业物流、能源等成本,吸引企业入驻,并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创新。不断完善现代化公共设施。大力实施公共设施智能化绿色化,推进政务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引进和培养专业化公共服务机构,为“数实融合”“两业融合”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作者刘怀德、曹虹剑均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湖南省长沙市社科联特约研究员;作者杨佳钰系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研究生)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