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峰 北京报道眼看就要毕业离校了,但王慧还没找工作,在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三的她正全力备考明年4月的专升本考试。
王慧是一名护理专业的大专生,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很高,2022届高达97.91%。但进入医疗机构工作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本科是很多县级三甲医院的最低要求。因此,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毕业生“慢就业”趋势明显。比如,和王慧一起租房备考的,是她一名去年毕业的师姐。
“虽然我明白文凭不代表水平,但现实是没有文凭,可能没有展示水平的机会。”王慧说。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确实比较稳定,近年来一直高于本科毕业生。”安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苏瑞说,“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低,离职率高。”
苏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该校已经离校的某届毕业生中,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率不足50%,毕业当年的离职率高达50%以上。
正值高校毕业生秋招季,前三季度我国工业生产恢复加快,服务业持续较快恢复,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增加。
但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高职院校、毕业生和企业发现,技能型劳动力就业面临三个痛点:社会需求强烈但高职毕业生“慢就业”明显,毕业生就业技能低同时就业对口率低,毕业生就业率高但离职率也高。
如何破解?需要劳动力供需两端和全社会共同发力,推动技能人才就业提质升级。
为何热衷于升学?
选择升学而不是就业,在王慧的同学中非常普遍。
“感觉80%左右的同学都想专升本,更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同学专升本是为了考研。”王慧说。
就业门槛抬高,是专升本的首要原因。除了护理,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医疗器械等相关专业大专生都面临此种情况。
比如,近年来,医院设备管理岗位普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导致医疗器械专业大专生就业从医疗机构流向医疗器械企业,从事售后维修和销售等岗位。
医疗服务行业强调专业性,学历提升是顺应这一趋势。有的大专生提升学历,主要是为了满足就业门槛。
刚刚结束的2024年公务员国考报名中,学历要求全部为大专及以上,在整体招录扩大的情况下,要求大专学历为起点的职位逐年减少,今年大专生可以报考的仅有56个,比去年减少了106个。
在2021年和2022年的国考中,分别有9个和1个职位的学历要求为“仅限大专”。2023年国考中“仅限大专”的职位消失不见,今年持续此状况。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公务员扩招背景下,大幅提高学历门槛要求有些令人意外。
“适当降低学历门槛,并不是降低招录标准。恰恰相反,降低学历门槛,会吸引更多人报考,扩大了选才面。”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近年来,专升本比例快速提高,从占专科毕业生总数5%左右抬升到约20%。一些省份的专升本考试不设专业科目,很多工科大专生跨专业考向中文、教育、管理类本科专业,主要是为了到体制内就业。
因为准备专升本,正处在实习期的王慧有些心不在焉。“经常找借口请假,实际上是躲在家里复习。”她说。
实际上,技能人才的学历高低需要辩证对待。在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傅自应说,香港的福利和养老事业比较发达,养老机构很多工作人员受过专业培训,有的主要负责人是硕士以上学历,年薪超过100万元。
同样是在分组审议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说,“到香港几个区的社会保障办事处调研,发现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高中生,只有负责人是本科生,他们告诉我不需要高学历,只需要学懂弄通政策法律且不折不扣执行,同时对服务对象友善即可”。
可见,学历与岗位并不完全挂钩,但与技能却强关联。
专家认为,职业教育学生的学历提升,不应全部挤向普通本科高等教育,而是要做大本科职业教育,继续强调技能提升,甚至开设职业教育硕士、博士。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就表示,与专科职业教育相比,本科职业教育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加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加复合的专业能力、更加坚实的技术技能积累,使掌握高端技术技能成为可能。
紧盯市场需求办专业
缺乏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一直是困扰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为了破解高技能岗位“有活缺人干”,没有技能的群体“有人没活干”,各地纷纷推出举措,加强技能人才建设。
据《河南日报》10月24日报道,该省5700万劳动适龄人口,技能人才只有900多万,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200多万。技工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超过2。
河南省提出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争取到2025年,全省持有技能证书人员总量达3000万。
天津市今年8月印发文件,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超过 4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超过35%。
然而,麦可思研究院《2023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显示,2022届高职毕业生工作半年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只有63%,远低于本科毕业生的74%。
“我们曾进行统计,近年来某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只有41%,其中旅游管理、连锁经营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最低。”安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苏瑞说。
不同专业就业对口率低的原因各不相同。苏瑞介绍,有的专业是因为对口的工作岗位有限,有的专业是因为跨行业工作的收入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电子通信、化学生物等被认为技术含量更高的工科大专专业,也存在就业对口率低的问题。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长时间的专业实操、专业训练,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了倦怠。”苏瑞说。
纷繁的原因背后,最根本的还是职业教育专业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
“多年前,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分度不高,势必需要调整或改变。”中公教育职业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孟桢楠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有的学校教学没有跟上数字化需求。苏瑞介绍,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在向财务信息化过渡,使用智能财务软件,但有的职业院校在培训学生建账、记账、报账时,依然以传统的手工账的实训方式为主,财务软件实训课时少,财务软件更新慢。
破解就业对口率低,必须敢于大尺度调整专业设置,紧盯市场需求办专业。
多省份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据报道,2019年以来,贵州省本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超过5个专业群、25个专业及中职学校不超过3个专业群、15个专业的原则,撤销同质化办学中职专业356个、高职专业15个。
“专业对口就业率越高,说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越匹配。职业院校应该在就业监测过程中更加重视这个指标,倒逼院校及时动态调整专业、改进教育教学方式。”苏瑞说。
提升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和王慧合租的室友是她的师姐,毕业后曾短暂工作过几个月,不久就辞职专心准备专升本考试。“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工资太低,每个月不到3000元,而且短期内看不到涨薪和晋升的空间。”王慧说。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整体高于本科毕业生,但就业满意度仍有差距,鲜明体现就是离职率高。
一份对浙江省内十余所技工院校两千多名毕业生进行的调查显示,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毕业生留存情况不容乐观,平均留存率只在30%左右。
待遇低是首要原因。该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水在4000元左右,但工作一定年份后也只能稳定在4000-5000元,劳动报酬与劳动付出仍然不成正比。
王慧所在的唐山职业技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离职率高达35.46%,离职的原因主要是认为薪资福利偏低(41.12%)、个人发展空间不够(28.66%)。而该报告完成的截止日期为2022年9月30日,也就是说,统计的毕业生毕业刚刚3个月就已出现较多离职。
技能人才的劳动保障也不足。该校2022届毕业生全部享受“五险一金”的比例为34.82%,部分享受“五险一金”的比例为27.58%,没有“五险一金”的为25.00%。
劳动保障不足,还体现在就业形式不正规。该报告显示,5233名2022届毕业生中,协议就业平均比例仅1.95%、合同就业平均比例仅6.24%,72.66%的毕业生以其他形式就业,按照统计口径,包括其他录用证明就业、自由职业等。
“高职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但协议/合同就业率低,这不是个别现象。”苏瑞说。
毕业生后劲不足,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不够,也是离职率高的重要原因。据《河南日报》10月24日报道,有的机修工在广东打工时月工资仅3000元左右,通过培训拿到电工证后返乡,如今每月工资8500元,有的取得电气助理工程师证后,月工资涨到6000元。显然,制造业从业者有很大技能提升空间。
增强技能人才就业稳定性,拓宽技能人才晋升通道,需要深化校企合作。
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莉莉介绍,近两年,奇瑞汽车与开封技师学院紧密合作,累计选拔、招聘900余名员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目前,公司拥有高级工900余人,高级技师300余人。显然,用工企业与从业者得到了双赢。
苏瑞认为,企业要更新人才发展观念,更加积极地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办“订单班”,鼓励员工持证上岗,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才能维持技能人才队伍稳定,优化人才培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