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9457594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热门话题正文

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29%!青岛发布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出击“先进制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13 浏览次数:368

近日,青岛印发《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9%左右,支撑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50%左右。

一座城市的制造业比例多高为宜,是被反复讨论的问题。高附加值服务业占比的拉升曾一度对工业造成冲击,可随时间推移,“退二进三”带来的产业空心化又再度使得“强制造”成为城市竞速的主题。

以工业立市的青岛,近年来持续释放着“强制造”的发展信号。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其中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位列其首——五年内“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可见,本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正是对“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思路的承接,并将整体目标合理拆解、重点发力“六化”,为制造业突破发展提供可行路径——

提升高端化水平,每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10家以上;

提升智能化水平,每年推进1000家以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到2025年培育3至5家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

提升绿色化水平,到2025年新培育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30家以上,绿色工业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2个以上;

提升集群化水平,争取三年后7大优势产业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10大新兴产业总规模突破3500亿元;

提升服务化水平,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力争超过100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达到10家以上;

提升生态化水平,到2025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40家左右、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00家左右。

化整为零,分进合击,青岛以行动计划铺设“线路图”,正待实干驱动,激活发展引擎。

-01-

先进制造,站稳实体经济发展C位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工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是绕不开的存在。

大国博弈、大国冲突、大国竞争进入关键时期,逆全球化下的产业博弈和调整持续加剧。能否掌握核心技术,直关构建安全、自主、可控的产业链。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朝高质量增长转向,先进制造业也成了新一轮城市竞争的筹码。

事实上,一流的城市早就盯上了这个实体经济中的实体经济。

深圳提出“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苏州剑指“全球高端制造业基地”,成都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武汉强力推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几乎所有的超大特大城市,都不约而同地押注先进制造业,其增加值占GDP比重均预设在30%左右。

围绕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青岛同样盯紧了实体经济发力点,将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愿景放在“六个城市”首位。而就“产业强市”这一核心领域的比拼,青岛表现得能战且善战。

在2022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榜单中,青岛位列全国第7,是唯一一座跻身十强的北方城市。将这个抽象的数字具化到各个细分领域中,青岛先进制造也足见实体成色。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标志。在全国集群“赛马”式遴选中,青岛共有智能家电集群、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入选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6个创新“国家队”中,青岛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智能中心占其一;

作为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的灯塔工厂,中国达42家,位列世界第一;青岛又以3家“灯塔工厂”的储备量位居全国第二。

拼先进制造,青岛已然跑在了前面。

-02-

“新”中有“数”,把制造业家底做优做强

向先进制造业全力出击,青岛早发先声。

今年2月,青岛召开全市加力提速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即吹响了进击的冲锋号;时隔半年,三年行动规划出台勾勒出详实的作战蓝图。

“制造业增加值占比29%”、“工业增加值占比30%”,“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50%”,量化指标异常明确。青岛的底气,缘何而来?

从“上青天”到“五朵金花”,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是青岛禁看、耐看的“家底”。自去年始,青岛高调回归实体经济,重点布局24条重点产业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并确定首批47家链主企业作为“排头兵”,提振制造。这是对既有城市产业的再梳理,更是基于新型工业化愿景做出的结构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24条产业链中有2个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国制造业版图上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双双入围“国家队”。其中,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集聚企业2400余家,产值超3000亿元;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集聚企业260余家,产值超1200亿元。

工业互联网,是青岛精进先进制造的另一张王牌

作为国内最早探索工业互联网实践的城市之一,早在2015年青岛就率先布局。8年时间里,青岛已拥有卡奥斯COSMOPlat、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国家级“双跨”平台及装备、机械、汽车、能源等一批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千行百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发展新动能加速释放,产业生态也在不断优化。

截至2022年,青岛总计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3家;去年,青岛新认定3716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跻身全国“专精特新十强城市”第八位;新认定5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151家;新认定84家瞪羚企业,累计达227家……

这些是衡量青岛制造基础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更预示着城市经济结构优化、发展质量提升、新旧动能转换的无限可能。

-03-

先进制造强市,找准支撑点和突破口

制造业是青岛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在全国制造版图上横向比对,青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依然是推进先进制造强市的主要支撑点

“国字号”创新中心、“国家级”产业集群,来自青岛的头部力量皆出自家电、装备制造领域;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也相对集中在冰箱、电视、洗衣机、啤酒、轮胎、船舶等细分赛道。换言之,家电、啤酒、轮胎这些青岛的传统产业依然非常强大,并借由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赋能不断做宽做高“天花板”。

与此同时,代表着高科技创新与高知识密集前沿且具备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则是青岛全力出击先进制造不容有失的关键突破口。

产业强则城市强,这是城市竞速的根本逻辑。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搅动城市产业格局,高新产业也随之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底牌。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到人工智能、新型显示、虚拟现实,青岛抢步站上了风口。

为促进新兴产业加速起势,青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依托专业园区,以“链式思维”聚焦产业所需,提供从空间、基础设施的硬支撑,到相关制度创新的软支撑。

截止到今年9月,青岛谋划布局的十五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已有七个正式挂牌上线,且每一个园区都已初备形制、势头正起。

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已迎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于今年8月入驻;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开园即匹配标贝科技智能语音交互总部、吉科软等7个产业项目;

青岛新型显示产业园,持续绽放“园中园”,释放产业集聚“强效应”……

“园”动力已深深嵌入青岛城市发展路径中,不断丰富着城市产业体系架构,驱动青岛制造向价值链更高端迭代升级。

青岛,已看准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方向。加紧布局,抢先一步。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