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工厂”是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好、绿色低碳发展的“代名词”。在青岛自贸片区,海尔打造了全球首个“5G+智能制造”全连接工业园区,先后建成两家“灯塔工厂”,占山东省总量的1/2。
“围绕两化融合、‘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国家政策,依托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卡奥斯创新打造‘5G+智能制造’赋能高端家电产业数智化发展新模式,形成从应用场景、数字化生产线、互联工厂,再到工业园区的‘点、线、面、体’创新发展新路径。”海尔卡奥斯智研院平台研发经理孟祥秀介绍说。
除了海尔,还有青岛华大、正大制药、松下电子、清原农冠等一批“明星企业”,共同支撑起片区以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发展的新格局。近年来,青岛自贸片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加快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集聚,以人才集聚构筑创新高地,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加码
片区企业活跃度达86%
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华大智造,今年发布了超高通量测序仪,每年可完成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创造全球基因测序仪通量的新纪录,同时单例成本低于100美元。眼下,该产品已经达到量产状态,构筑起具有强大生产规模的“超级测序工厂”。
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新产品,带来了巨大效益。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范广益介绍,“超高通量测序仪一次就可以产生20TB的数据,效率极大提高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能更好地将基因技术应用到民生领域。”
新设备、新工艺为青岛自贸片区的制造类企业不断注入发展新动能。在青岛松下电子部品(保税区)有限公司,新品研发正在持续推进,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升级。企业导入制造智能系统,将接收订单、排产、材料采购、员工业务、发货等全部打通实现数据化、可视化,促进人、物、财的有效运用。
“面向中国市场和中国客户,实现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需要加大提升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新品开发和新品移管。既有产品终会过时,我们正在持续推进新品研发,今后预计将进一步扩大生产空间。”青岛松下电子部品(保税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衣川真吾告诉记者。
得益于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青岛自贸片区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截至2022年底,片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三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一家;企业活跃度86%,高出“非常活跃”基准11个百分点。
双轮驱动
夯实先进制造业底盘
青岛华大开展基因测序需要进口生物样本,然而常规的进口流程是进口一批申请一次,手续多、时间长。而生物样本在时间、温度、湿度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不能在港口长时间滞留。
面对企业发展需求,青岛自贸片区联合海关、港口开展联动创新,首创生物样本进口“清单式”监管模式,由原来的逐批申请调整为按年度集中申请、一次审批、分次核销。这一模式不仅惠及华大基因,也为整个基因科技行业打通了样本快速便捷的进口通道。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青岛自贸片区调动多方力量,形成协同创新合力,打造了“区关港”“区关银”“区税银”“区政企”多个联合创新工作机制;创建全国首家“云端研发中心”,截至2022年底已有近2500家企业注册,对接资源11500余项,转化成果970项;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试行政策》,最高奖励企业2000万元,引导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
在制度创新的充分赋能下,企业科技创新活力迸发:正大制药青岛公司的骨化三醇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清原生物承担一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填补主要粮作物田无创制除草剂应用空白……
“青岛自贸片区聚焦实体经济,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夯实先进制造产业基础,塑造绿色低碳、数字赋能的新优势,汇聚全球资源。截至目前,片区集聚了世界500强中外投资项目15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智能家电、基因科技和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产业链集群。”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王莉介绍。
招才引智
用好用活“第一资源”
今年上半年,青岛科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出口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产品畅销俄罗斯、中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好的效益离不开研发和技术团队的攻关,更得益于青岛自贸片区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提供了人才保障,帮助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岛自贸片区聚焦人才要素自由流动,从政策措施到保障体系,从引进人才到培育人才,创新优化“一事一议”选拔方式,“一人一策”制定政策,每一项都瞄准科技创新和产业方向“精益求精”。
片区实施“菁英引进工程”,加快建设海外工程师型研发社区、国际人才社区、留学生科创岛等项目,建立人才服务大数据平台,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改革。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制定产业链链主企业首席专家办法、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引进培育办法、人才安居办法、拔尖创新人才遴选奖励办法等6项人才政策;建成国际人才社区,发布山东首个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指南团体标准,启用人才社区会客厅和全链帮服务中心,建设千亩高端人才集聚中心、专业人才培育中心。
据统计,片区年均引用人才3000余人,人才总量达2万余人。其中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1人,硕博士等青年高端人才近2000人,海外人才500余人;培育区级以上人才133人,每万人专利数163件。
“随着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迈入‘2.0时代’,我们将聚焦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进一步夯实产业集群优势,塑造绿色低碳、数字赋能新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释放创新活力与高质量发展动力。”王莉表示。
(编辑:M,本文由西海岸发布制作,来源于青岛西海岸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