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6984951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国外资讯正文

中国制造业为什么只能做中低端的工作?有难言之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7-10 浏览次数:399

全世界都在用着中国制造,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像LV、古驰奢侈品一样让人欲罢不能,只是因为我们生产的产品比较便宜、质量比较好,仅此而已。

换句话说,我们的产品依然没有摆脱低端这个标签。其实,低端也不算是贬义词,它只是产品的定位而已。

不过低端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失去了定价权,外国人卖给我们一件LV的利润可能相当于我们卖给外国人1000件普通产品的利润之和。

换句话说,我们赚的钱真的是辛苦所得,但是国外奢侈品赚的钱则是品牌溢价。

可能有人会说:“消费品领域嘛,很正常的,毕竟全世界像LV这样的品牌也没有几个,美国好像也没有嘛,只要我们科技厉害就好了”。

很抱歉,我们的科技并没有网上吹得那么厉害。前些年,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夫妇曾表示,国内医院里用到的大型检查设备,95%都是国外进口的。就连助听器也是国外的,里边只有一个小芯片,就可以卖5万元,买上两个就是10万,这就是高科技。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国内的科技跟发达国家还是有距离呢?我们这么多人,难道挑不出几个比较聪明的吗?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在有些领域,科技确实还没有做到全球第一,依然在做着中低端的行业。比如:芯片行业。国际巨头们已经可以很轻松生产5nm制程的芯片了,国内可能还在大规模生产16nm制程的芯片。就连光刻机也严重依赖进口,如果国外不卖光刻机,那么我们的芯片工厂可能就要停工了。

其次,科技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科学家们努力,更要民营企业的科研进步。尤其是后者,一定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美国的航天科技,有相当一部分是马斯克贡献的。民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国家科技的先头兵,前提是政策支持他这么做。

我们试想一下,假设马斯克想要发射火箭,需要不断提交申请,并且文件需要层层审批,最终审批下来需要10年时间。请问马斯克还能是现在的马斯克吗?他可能要被审批手续熬死了。

有一说一,国内某些行业的政策过于保守,极大地限制了一些民营企业的科技进步。

也许有人想不通,科技进步跟政策有什么关系呢?你研发你的科技,国家鼓励还来不及,怎么会反过来抑制呢?

大家都能看到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家政策给予了大量的补贴,行业发展迅速,领域内的科技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国产汽车也有了跟豪华汽车品牌叫板的能力,这就是一种进步。怎么还会出现政策抑制科技发展的事情呢?

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国家战略的导向所致,各种政策都会开出绿灯,原本三年才能制定的标准,可能只需要专家们研究三个月就能推出来。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万一我们研究的领域只有我们一家企业在做的时候,你感觉行业政策以及行业标准会这么快推出吗?正常情况下,三年可以推出的东西,可能需要十年,这就是科技创新可能面临的风险。

国内有一部分本来技术比较领先的企业,就因为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行业标准,导致了产品一直不被大众市场所认可,这也会让一些公司还没等到行业标准出来就已经倒闭了。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慨呢?这就要从我最近这一年来一直辅导的企业格域新材料说起。这是一家10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可降解技术的新材料公司。

正因为创始人唐总如此地热爱这个行业,我们才开始试着了解唐总在做的事情。

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真的是吓一跳。因为唐总正在做的可降解新材料与传统的完全不一样,属于自创的一个新门派。

可降解技术并不是什么新名词,国家也一直在推动可降解材料的发展,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可问题就出在了唐总的可降解技术与全球主流的技术不一样,这就让他遇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事情,即行业标准指定的问题。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行业降解标准主要是围绕着全生物降解技术展开的。

为什么同样是可降解技术,全生物降解技术的行业标准就容易制定出来,而格域新材料历经10年研发的厌氧生物降解技术就很难有行业标准呢?

原因则是全生物降解技术是国外以巴斯夫为首的化工巨头们研发出来的,由于这项技术在欧美地区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在进入国内以后,也就相对容易制定行业标准。毕竟欧美已经制定好了行业标准,我们只需要将它翻译一下就行了。

反观厌氧生物降解技术,它是由国内一家中小型新材料公司研发出来的。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欧盟等国家现有的行业标准,这就让它专门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难度相当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的台湾地区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主要设施禁止使用生物降解塑料之一PLA的一次性餐具。

不是说全生物降解技术是公认的环保吗?怎么台湾就比较及时制止了这种塑料的生产呢?

台湾极有可能已经意识到了全生物降解技术可能就是伪降解概念,因为这些塑料想要做到真正的降解,需要将这些材料放置在一定的装置内,给予充足的氧气和其他添加物,才能够做到一定程度的降解,PLA塑料的降解成本是1.3万元/吨,PBAT塑料的降解成本是1.6万元/吨。巨额的降解成本让主流的降解技术显得非常尴尬,这也是有些地区开始禁止生产这种产品的主要原因。

有没有一种塑料在不需要太大的成本下,只需要把它放在垃圾填埋场就可以做到自动降解呢?答案就是厌氧降解技术,它可以做到在开放的厌氧环境下直接降解,这项技术也主要掌握在格域新材料的手中。它不仅大幅降低了塑料产品的降解成本,就连在生产端,价格也是相对较低的,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

按理说,掌握了这么好的技术应该是可以起飞,成为中国、乃至是全球可降解技术的领导者的。可问题就出现在了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上,没有对应的行业标准,对接的工厂就没有办法对外宣称生产的产品有多环保。

这不仅仅是格域新材料遇到的问题,也是众多科技公司会遇到的问题。当你研发出来了一种新技术,国外都没有相应的标准时,你就很难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最终公司徒有先进的技术,但是在相关标准出台之前就死掉了。

幸好格域新材料有多项业务在推进,可以确保公司不断发展。如果行业标准的制定问题可以提上日程,那么公司就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现在的公司已经在跟中科院以及多家国企合作,联合研发推进,不过在行业标准出台之前,都只能束手束脚前进。

公司现在只能先积极推进地方性的行业标准试运行,接着才是地方行业标准的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的试运行、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希望尽我的一点微薄之力呼吁相关媒体和部门可以看到有些公司的真正需求,可以为一些创新性的技术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快行业标准的制定,也许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见证中国尖端技术的崛起,让我们成为带领着世界前行的一群人!

加油,勇往直前的“孤勇者们”!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