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调整,从2011年的32.06%回落至2022年的27.7%。制造业比重回落,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全球产业布局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关研究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但制造业依然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保持制造业稳定、避免过快去工业化,对于促进经济供需良性循环以及参与国际竞争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想就此话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提升,并不意味着制造业没有发展空间
回顾中国经济增长历程,我国产业结构逐渐从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引领,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总体下降,2013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二产业的相对放缓,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过程已经结束?
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新增就业和新增GDP来自于哪些行业。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服务业占GDP比重、吸纳就业的比重也随之上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国似乎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的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已经没有空间了。
首先,影响制造业发展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成本问题。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部分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迁移。但是,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税费成本、土地成本、融资成本、制度成本等等其他重要成本依然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并不能认为我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已经消失了,未来在制造业降成本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完成。
其次,制造业领域中的闲置资产和资本仍有盘活空间。随着近年来部分地区的制造业外迁或外流,其原有的生产基础设施,包括水电气供给、厂房等出现大量闲置,成为了沉没成本。但这部分闲置的生产要素仍可被用于其他行业的生产过程,需要建立资源再循环、再利用的思维,积极盘活闲置资产也有助于降低社会再投资的成本。
从当前已出台的制造业企业扶持优惠政策来看,涉及产业技术创新等方面较多,但对于重组制造业闲置产能方面仍有空间。如前所述,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拥有大量传统制造业迁移后留下的闲置产能,但与此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为拉动GDP增长,又新建了大量与传统工业园区功能较为相近的工业园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对于社会资源运用的考量十分重要,不能仅由政府这一单一主体完成,而是应该对整个社会资源统筹规划。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不意味着只要高端、不要低端
当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仍在30%左右,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陷入低潮以及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产业链外迁的压力,同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短板也有所凸显。
在全球政经格局加速演变的当下,发展高端制造业对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补短板和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强调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也要重视一般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成本,还在于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中端到高端,从通用产品到定制产品,我们的产能都能覆盖,而一般制造业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没有千千万万的一般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竞争与创新,也就不能从中涌现出具有比较优势和创新特征的领军企业与新型业态。
制造业尤其是一般制造业企业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对于实现充分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进而带动服务业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对制造业给予更大的关注,坚持底线思维。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外需环境严峻复杂、内部需求较为疲弱,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仍较大,加大对制造业尤其是一般制造业企业政策支持力度,如适当加大政府补贴力度等,对于保持制造业企业稳健经营仍十分必要。
促进制造业发展需要多举齐下,尤其需要重视发挥企业家作用
除加大制造业政策补贴力度、鼓励制造业闲置产能重组等相关措施之外,还需要支持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化金融服务制造业模式。保持一般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发展”,需要逐渐的迭代升级。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物联网、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能力较强,应当抓住机遇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于处于中下游且不具备资金优势的制造业企业,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如提高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制造业的发展本质上是企业的发展,需加大力度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制造业领域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已达90%以上,同时民营企业也是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此外大型民营企业是我国企业直接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但在总需求不足、企业利润下滑、社会思潮变异等因素影响下,企业家信心低迷、民间投资持续位于低位,部分企业家出现“躺平”心态。提振企业家信心、增加企业家投资扩产意愿刻不容缓。一方面,要研究和出台长期制度性的制度安排来解决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短期要采取一些举措提振企业家信心、提升民间投资。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的背后是企业家的作用,要对民营企业领域和企业家信心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