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调研了数十家制造企业。夕日充满无尽活力的制造之城,当下工业区门可罗雀、街道两边不少关门闭户没了机器运转与员工的忙碌、陈旧的街区冷落车马稀.....
制造业,国之本。制造业,怎么了?
1.不是所有做制造的企业都是制造业。20年前顺德许多厂只是加工企业,仅仅是为配套而配套,工艺技术与制程管理没有沉淀与提升。其实有技术、有精益的制造才是制造业。
匠心正是制造业的标签。匠心体现在枝术、制程、人才三个层面。技术是内核,制程/精益是内化、人才是资源。技术以拿来主义到长期主义是过程必然。精益从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的沉淀或实到虚的固化。人才维度在国内是硬伤(国企除外),职场35岁年龄红线,至企业最具有技术与管理优势的35-45岁和45岁以上的人才尚不足20%,这也正是企业人才厚度的致命伤,以为大吃特吃中国人才红利的企业主,只能哀叹。
调研行业TOP、产业冠军、成长型企业,皆符合三维度的把握,至少人才维度不犯流行感冒病。
2.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小农意识的企业步入无序的倦怠期、越做越小、越做越无力。第一代创业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成就了顺德奇迹。当下第一代创业人步入老年,加工制造业的数十年的运作,企业文化的基因与组织基因的制约,已在后期面对经济与市场呈现严重乏力。第二代大都与第一代思维严重错位,第二代关注市场后端轻系统,第一代关注成本轻服务。
不愿为人才投入、不愿为智能制造投入、对市场反应淡漠、短视、囿于客户重于着力市场等,皆不利于制造业的健康成长。
制造业的基因在匠心。重在持续创新。服务业的基因在用心。重在价值体验。对制造业的永续投入,是国家富强之本,对服务业的持续投入,是人民活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