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月30日公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11月份,制造业PMI为48.0%,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6.7%,较上月回落2.0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7.1%,较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三项指标均仅高于4月,为年内次低水平。
疫情和需求放缓拖累PMI收缩加剧
“11月份,制造业PMI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回落,制造业活动有所收缩。此外,由于需求放缓、各地散发疫情干扰和影响了市场预期,11月企业经营预期指数有所波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11月份,大型企业PMI为49.1%,较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降至荣枯线以下;中型企业PMI为48.1%,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5.6%,较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11月份大、中、小型企业反映资金紧张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占比均有所上升,其中,小型企业占比分别为46.0%和58.8%,比上月上升0.8和1.9个百分点,反映出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更大。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本报记者表示,从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来看,大型企业回落3.1个百分点至50.6%;中型企业回落2.9个百分点至49.2%;小型企业回落6.2个百分点至44.7%。三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均已降至202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预期转弱情况正进一步加剧。
“本月制造业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落,但仍有部分行业保持扩张。”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11月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PMI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继续位于景气区间,市场需求保持增长,企业对行业发展较为乐观。
供需两端有所放缓
从产需两端来看,生产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新订单指数为46.4%,比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均有所回落。
“从各项指标看,11月份供需两端有所放缓,主要是多点散发疫情干扰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对内需构成抑制。同时,从国内制造业新订单及近期海外主要经济体PMI指数看,海外需求也有趋缓迹象。”周茂华说。
温彬指出,从供给端看,生产指数回落1.8个百分点至47.8%。数据显示,11月份高炉、主要钢厂开工率均较上月回落,11月份采购量指数下降2.2个百分点至47.1%,也反映出制造业生产继续走弱。而从需求端看,新订单指数大幅回落1.7个百分点至46.4%,仅高于4月,为年内次低水平,反映出11月需求端继续回落。新出口订单回落0.9个百分点至46.7%,略好于新订单指数,反映出外需回落幅度稍小,内需是主要拖累因素。
此外,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至46.7%,已经连续5个月放缓。
赵庆河表示,11月份,疫情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生产活动有所放缓,产品订货量减少。同时,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降至46.7%,部分调查企业反映受物流运输不畅和上下游企业生产活动受限等因素影响,供应商交货时间滞后和客户订单减少等情况有所增加。
稳增长要接续发力
展望PMI走势,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我国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大概率继续承压、工业企业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的背景下,预计我国制造业PMI大幅上行概率较低。
“整体来看,近两个月经济活动受到抑制,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部分制造业企业、服务业继续面临一些经营困难与挑战,市场预期存在一些波动。”周茂华表示,接下来,政策方面需要各地协同,民众积极配合,提升防疫精准质效,更好统筹防疫与经济恢复,畅通产业链供应链,落实好此前出台保供稳价、稳楼市、稳投资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政策红利释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总体来看,各项政策正在继续落实落细并逐渐加码。1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11月25日,央行宣布降准25个基点,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等。不过,受疫情影响,四季度经济增速预计会低于三季度。要扭转经济下行态势,政策须进一步加码。”温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