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们的战略选择就是要继续抓好制造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积累和努力,我国制造业在总量规模、体系配套等方面优势明显,为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规律和经验看,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制造业数字化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面对激烈竞争的局面,必须把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摆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牵引生产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升级,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拓展,带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演进,数字技术同制造、能源、材料、生物等技术加速交叉融合,正在引发多领域系统性、革命性、群体性技术突破,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我国实施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必须把握变革趋势和时间窗口,做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我国制造业加快提质升级日益紧迫,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产业韧性的发挥和纵深的拓展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当前我们立足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畅通,使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充分发挥,才能有效推动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加快实现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发挥数据、信息作为新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对显著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有基础、有条件
当前,制造业数字化场景不断丰富、需求稳步增加,我国推进制造业数字化以此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进一步夯实。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个大的前提就是要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取得了重大成就,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导向清晰明确,推动各类优质要素加快向实体经济领域集聚,数字化场景和需求持续积累,为下一步产业数字化提供了扎扎实实的基础。
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快。当前,“数字蝶变”趋势明显,数字技术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存在,而已经广泛运用于产业发展过程中。与此同时,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关于数据流通、使用、确权等体制机制建设加快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要素的生产功能被进一步放大、拓展,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实现了全链条式的改造,数字产业化取得明显进展。
工业化进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积累的重要阶段,以制造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实体经济也正处于技术升级改造的关键时点,加之数字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程度加深。制造业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化,智能化依靠的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客观上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步伐在加快,这得益于以信息流带动的技术、资金、人才通过优化配置,以实体产业为载体,发挥了综合效力。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关键要厘清四方面关系
要遵循客观规律,并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有步骤有计划整体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其中,需要着重处理好四方面关系。一是实体和技术的关系。这是避免陷入误区所需明确的首要内容。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也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制造业数字化,一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数字化。数字技术只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通过不断迭代增强发展活力。缺少了实体经济的支撑,技术也就成了无本之末,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二是场景和需求的关系。制造业数字化一定要有足够的应用场景和试验空间,新技术从研发到最后的产业化应用,中间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试错的过程。统筹处理好场景和需求的关系,根据技术周期、技术规律、市场规律综合发展情况去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避免资源浪费。场景和需求是同步的,有的时候,场景可以略领先于需求,两者协调同步,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才可持续。三是传统和新兴的关系。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绝不是抛弃传统产业,而是加速、优化传统产业创新升级的步伐。传统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叠加新技术的应用,传统产业就可以产生新的加速度,从这个意义看,传统产业和数字技术是相得益彰的,而非相互排斥的。以智能制造为主动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这也是制造业数字化中蕴含的辩证关系。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制度建设、政策保障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做好市场监管和服务;在新技术应用推广方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形成各类优质要素共同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良好格局。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作用缺一不可,特别是在整体推进的实践中,要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系统施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行稳致远
制造业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久久为功,把握重点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各个突破。要把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纳入振兴实体经济的大框架下整体推进,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目标,不断提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适配效果,产生更多实实在在的经济需求,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从制造业运转规律和衔接环节看,建议重点从三个环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完善支持政策体系,不断提升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
研发与标准环节。产业链循环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研发环节,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研发与标准环节政策配套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剥离设计职能,培育第三方设计机构,促进研发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加快建立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完善重大技术装备标准体系,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技术装备标准研制。逐步升级制造业标准体系,以高标准引领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加强该领域国际合作对接。加快技术标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技术标准人才培训、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培养熟悉国际标准规则、业务强、外语好的复合型标准化人才,打造一支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
加工制造环节。重点建立与智能制造相匹配的产业标准体系。由于缺乏行业性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企业在进行技术集成时经常面临技术难题,设备不兼容、技术不兼容的问题十分突出。建议聚焦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工业云和大数据等与智能制造有关的标准空白领域集中开发研制技术标准,以标准领先带动技术领先;开展智能工厂示范工程,通过试点示范效应,探索研制柔性制造、流程制造、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技术标准。针对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和智能服务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深化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全产业链改造。发展智能管理、智能生产和智能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的全流程智能化水平。
流通运输环节。强化流通运输环节的数字化改造,提升数字技术对畅通供应链物流的作用。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物流平台使用效率。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作用,完善国内运输切换接驳方式,降低运输成本。综合大数据分析研判运力需求,并提前进行调配运筹。持续推进现代流通网络数字化改造。优化商贸流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
加快进行相关配套体系建设
与制造业数字化密切相关的建设,除了涉及制造业本身,还需要加强配套建设。目前看,配套建设重点有两个方面: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支撑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优化提升网络性能和速率,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物联网建设,进一步降低企业专线和宽带平均资费标准。着重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继续提升工业领域的5G网络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企业厂区、港口、矿场等重点区域的5G覆盖率以及覆盖范围,尽早建成覆盖广、品质优、技术强的5G网络。积极扩展新基建投资资金来源。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建立新基建产业引导基金,并通过引导基金吸引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资本分担新基建企业发展的风险和收益。积极开展新基建PPP项目推介活动,全面消除或减少民间投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进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壁垒,打通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构建民间资本投资新基建的回报机制,激发民间投资热情。
持续深化产业融合。加快数字技术从应用端向基础端、技术端拓展,强化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抓紧补齐基础技术、通用技术发展短板。持续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拓展市场规模。深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实施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和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制造、商贸流通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带动作用强的数字经济产业。通过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步伐,推广先进适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应用,引导企业加快制造业网络和装备的数字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