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022年7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增速平均为9.58%,处于近年来高位。制造业投资当月增速从2020年8月的6.08%,不断攀升至2022年2月的20.9%。不过,随后呈逐渐下滑态势。截至2022年7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为9.9%,7月当月同比增速为7.55%。
本轮制造业投资上行周期呈现“上游强、下游弱”特点
由于疫情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中国上、下游物价上涨不同步,影响利润在不同行业的分配。上游原材料制造业整体利润改善明显、投资增长较快,但下游消费品制造业面临成本上涨、需求疲弱等压力,盈利空间受到明显挤压,投资表现较弱。
图1:制造业上、中、下游投资增速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Wind,经作者计算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
出口高速增长带动了中游设备制造业投资的较快增长。我们用出口依存度=行业出口/行业总产出进行测算,发现中国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分别为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46.43%)、仪器仪表制造业(32.28%)等。受全球经济复苏、海外疫情蔓延背景下国外生产订单回流国内等多因素影响,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出口超预期增长带动了这些行业投资较好恢复。2022年1—7月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高达27.5%、26.6%和19.9%。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也成为本轮制造业投资上行周期的重要推动力。2022年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2.9%,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13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5%,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2.6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1.5%,比2021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未来制造业投资增长动力走弱、结构趋于平衡
制造业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需求和资金两大方面,需求决定企业投资意愿,资金决定企业投资能力。展望未来,内需疲弱、外需承压将制约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意愿,企业利润增速放缓将削弱制造业企业的投资能力,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长动力将走弱。
图2:制造业投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
需求方面,未来影响制造业投资的消费、房地产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变量或都将呈现弱势表现。
资金方面,制造业投资资金来源以内源融资为主,占比达到85%以上。企业利润是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且会影响其对外融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能力边界。考虑到国内终端需求恢复动力不足、企业经营成本仍处高位、PPI涨幅回落导致企业利润价格支撑力度减弱,未来需要进一步关注企业利润增长放缓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当前中国消费需求仍较疲弱,产成品库存水平仍处于高位,预计未来企业后续去库存空间依然较大,主动去库存节奏将延续,对企业扩大投资的意愿形成压制。
通过定量测算,我们预计,2022年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速约为8%左右。综合来看本轮制造业投资周期已进入下行阶段,2022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将呈前高后低走势,2023年走势更值得关注。
图3:制造业投资增速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
分结构来看,制造业投资行业结构将趋于均衡,呈现“上游走弱、下游修复”的特征。一方面,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回落,未来上游原材料制造业企业利润继续高速增长的局面将难以持续,上游制造业投资也将出现明显减速;另一方面,下游消费品制造业企业经营成本有望减轻、盈利情况有望改善,因此未来下游制造业投资增速将逐渐抬升。
考虑到全球经济复苏动力趋弱、高基数效应等因素,对出口依赖型行业的拉动作用减弱,预计未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投资将呈前高后低走势。此外,受益于供应链修复、稳增长政策发力等因素,汽车制造业产能恢复、利润回升,因此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将进一步提升。
加大金融支持制造业力度
当前,中国制造业投资依然面临挑战,市场主体预期不稳,民间投资信心不足。其中,疫情仍是影响经济运行的最不确定因素,疫情反复导致一些地区经济受到较大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偏弱也影响制造业投资项目的吸引力。
同时,金融支持力度有待加强,企业融资渠道仍须拓宽。中国制造业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资金获取渠道仍集中在商业银行。近年来,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制造业的信贷倾斜力度,制造业贷款保持较高增长。但考虑到当前制造业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已处较高水平,以及制造业贷款投放面临行业组合管理、信贷结构优化、行业集中度管理等要求,未来实现制造业贷款进一步大幅新增难度较大。同时,制造业不良率偏高,担保方式对风险资本占用有影响,从商业银行风险把控和整体收益角度考虑,信用贷款大幅新增也面临较大困难。此外,大量制造业企业中长期建设项目储备不足、预期收益评估难度大,以及企业自身从融资成本角度考虑更倾向于获取银行短期贷款支持,导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较慢。另外,大量制造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受限,股权、债权等融资渠道仍然不足。当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不足13%,股权融资占比不到8%,中小企业债券的市场认可度较低。
因此,当前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多措并举支持制造业投资。
第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工作要求,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现象,要保障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活动影响。完善日常监测和应急管理机制,一旦出现应急管控情况,通过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保障企业生产、物流、供应链等正常运转。加大对受疫情直接影响的市场主体支持,通过发放封控补贴、发放留工补助、扩大房租减免惠及面、制定保险计划等方式补偿企业,尽量保住市场主体。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为企业搭建线上直播、线上招聘、银企对接等平台,提升政府服务效率。
第二,优化金融供给,加大金融支持制造业力度。继续加大对暂遇困难、但尚有发展前景制造业企业的金融纾困力度,建议在不良认定、借新还旧、债转股、债务重组等方面给予更为灵活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考虑到制造业涉及领域广、细分行业众多、不同银行制造业存量贷款情况差异较大,建议结合各家银行存量业务情况,在制造业整体贷款增速、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增速等方面,制定差异化定量评估和考核指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的金融需求。完善资本市场体制,重点发挥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作用,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第三,多措并举,提升制造业的效益水平和盈利能力。进一步持续推进减税降费的落实落细。密切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变化情况,减轻中下游企业受到的冲击,引导企业通过合理使用金融工具降低价格波动风险。继续加快僵尸企业的清算,实施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实现制造业内部的优胜劣汰。并进一步优化市场营商环境。
第四,持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项目。着力提升制造业能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以先进生产线更新、绿色化转型、清洁化安全化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为内容的技术改造投资。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快突破产业短板领域困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强科技、产业等政策协同。(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