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洲制造业前途堪忧呀。
标准普尔发布了最新的欧洲制造业指数(PMI):9月份,欧元区PMI从8月份的49.6%,降到了48.4%,衰退趋势明显加速;而且,这已经是欧元区连续第三个月制造业衰退了。
PMI是一个监控制造业荣枯状态的指数,指数<50%,代表制造业处于衰退状态;指数越小,衰退越厉害。
欧元区PMI连续三个月<50%,且指数越来越小;就预示着欧元制造业的境况,很不乐观。
2
而欧洲制造业加速衰退,主要是受到了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欧洲能源价格高涨和电力供应不足,导致欧洲制造工厂的原材料成本大幅飙升,生产节奏也是时断时续(由于供电不足)。
尤其是以天然气、原油为原材料的制造企业,更是遭受重创。比如,9月份,欧洲用于制药的化学原料(从天然气、原油中精炼分解而出),价格飙升了50%-160%之多。
这就导致,即使是诺华、罗氏集团这样的欧洲顶尖药企,也不得不宣布减产,或者直接暂停生产。
诺华、罗氏集团等欧洲药企组成的游说团队,还被迫向欧洲议会陈情道:如果欧盟再不解决能源高价问题,欧洲各国就将面临药品短缺的危机;因此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欧盟政客们要承担责任。
3
二是,承受不了高能源价格的(部分)欧洲制造企业,开始外流到东亚和美国,这其中,尤其以能源密集的钢铁、化工、玻璃、石油精炼等行业为主。
比如,9月初,欧洲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集团决定,将德国工厂的产能减半,同时将美国得州工厂的产能扩大2-3倍。
与此同时,欧洲最大的化肥制造商OCI-NV,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消减欧洲工厂产能,扩大美国工厂产能。
而安赛乐米塔尔和OCI-NV之所以选择扩大美国工厂的产能,就是看中了美国相对廉价的能源。
同样,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近期也顶着德国政客的压力,在广东湛江启动了投入高达100亿欧元的新生产基地,以应对德国本土高涨的化工原材料和产能不足压力。
巴斯夫高管甚至向部分德国政客喊话道:中国有庞大的化工用品市场,有成熟的供应链配套,还向我们提供相对廉价的能源和充足的电力,我们没理由不投资中国。更何况,中国坚持对外开放,让我们拥有广东湛江工厂的100%股权,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的长期&未来。
4
总之,在能源危机的打击下,欧洲制造业正在疯狂外流,中美成了欧洲制造业外流的最大“收益”者。
而在欧洲整体经济实力下滑严重,区域内缺乏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下,如果欧洲再流失走最后的堡垒“高端制造业”,真不知数年后,欧洲还拿什么自诩为发达经济体和所谓自由文明之国。
欧洲制造业前途堪忧,欧洲经济前途渺茫,欧洲文明或将彻底失去和中美三足鼎立的实力,沦为亚欧大陆的边缘。
而这一切,都是欧洲人自己作的,自作自受,求锤得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