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周六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2年秋季峰会上表示,当前全球制造业面临极大不确定性,但是中国仍然存在一些确定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机会,消费潜力、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以及技术创新都是可以预见的发展机遇。
苗圩给出了三组数据来说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确定性。首先,从2010年到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的占比持续提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地位更加凸显,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的占比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达到接近30%,而同期的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占比徘徊不前。2010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是16.9%,2015年,一度上升到17.3%,之后又有小幅的回落,涨涨跌跌。到2020年,仍然为17.3%,又回到了2010年差不多的水平。总体上来看,美国推动的制造业回流效果并不明显。”他说。
其次,苗圩指出,近十年来,我国货物进出口量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同期,我国货物贸易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从10.4%提升到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
此外,中美贸易冲突以前,2018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是3233亿美元。2019年,在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其对华贸易逆差一度有所减少,下降到2958亿美元,但是2020年又增加到3169亿美元,2021年更是大幅度增加到3965亿美元,远超2018年水平。今年前7个月,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就达到2427亿美元,再创同期历史新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打贸易战”并不能解决美国贸易逆差的问题。
苗圩给出的第三组数据是,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从2019年的1381.34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443.69亿美元,再到2021年的1734.80亿美元。近三年中国在吸收外资方面实现了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的三连升。“外资并没有离开中国,更谈不上与中国的脱钩。”他说。
从微观企业来看,苗圩说,企业是最理性的,企业家是最敏锐的。有远见的企业家是绝对不会放弃在中国发展的机遇的,事实上,可以看到一批跨国企业纷纷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他举例说,最近,德国巴斯夫斥资100亿美元在广东湛江建设精细化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全球三大一体化的生产基地之一。本周,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进一步追加投资上海的超级工厂。华南美国商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近八成的美资企业将在华再投资。
“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中国的机遇是不会变的。”苗圩说,消费市场潜力、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以及技术创新是几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从消费来看,他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还要看到,中国通过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样大规模的减贫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一部分人将成为支撑消费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政府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当中还提出,到2035年,中等收入的群体规模显著扩大的目标。到2035年时,中国中等收入人群可能会从现在的4亿人口左右翻倍,达到8亿人。届时,中国的内需消费能力将大大的提高。”苗圩说。
从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来看,他引用中国信通院的统计称,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
“在绿色化转型方面,中国已经确定了2030年2060年的双碳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同样需要从现在起,用绿色低碳的技术、装备、产品对国民经济和产业进行深度的调整和改造,这同样是一个难以估量的巨大市场。”
从技术创新来看,苗圩表示,一方面,中国从长期的出口导向更加注重外循环,正在转向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相互促进,这一转变的影响极为深刻。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努力激励技术创新,未来不仅仅是需求端的超大规模消费市场、超大的进口货物市场,也将成为供给端技术创新的发源地和活跃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