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最新发布的《零碳时代的产业再造——“零碳红利”释放中国制造新动能》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实现“碳中和”,除了大力发展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降低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外,制造业的“碳中和”转型发展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
报告认为,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实施碳边境调节税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需要以“双碳”为契机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在谈及欧盟将要实施的碳关税时,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周园认为,中国企业必须主动加大转型力度,否则利润空间肯定会受到碳关税的挤压,“我们为什么要减碳?为什么提出‘双碳’目标?在我看来是因为低碳发展不只是社会责任,它其实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大家都知道欧洲提出2023年开始实施碳关税,我们的企业压力非常大,这个压力不只是针对出口企业。”
对于“零碳制造”的路径选择,报告认为,数字经济是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并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就是在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石”。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玲说:“一些证据表明数字化可以降低碳排放,比如改变生产技术,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劳动和资本的密集型变成了数据和技术的密集型,淘汰一些传统落后的产能,使得那些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退出市场,也可以提高整个能源的使用效率。”
报告认为,行业龙头企业可以发挥在产业链中的优势,深度带动和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零碳转型。报告也指出了“零碳制造”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相关标准和体系不健全,能源结构亟待优化,制造业中小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
某科技企业数据智能工业节能解决方案总监陈鑫说:“对于广大的中小供应商企业来说,单纯的碳中和项目并没有很大的驱动力。如果这些碳中和项目不能提供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不能在节能降本增效的某个环节给他们提供助力或提升,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他们更需要在节能降耗、降本提质方面的收益,所以对于单纯的碳中和项目的推广和落地来说就会遇到一些困难。”
报告建议加大关键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力度,加强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的支持力度,针对性减轻工业低碳转型的成本,发挥行业领先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