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7037736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业界动态正文

亚洲制造业PMI回稳扭转两月以来跌势,“订单荒”背后多国复苏程度各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09 浏览次数:265

进入8月,亚洲制造业似乎已经止跌回稳。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8月亚洲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7%,继连续2个月下降之后,与上月持平,表明亚洲制造业呈现缓中趋稳走势。

亚洲制造业的重新回稳无疑是一个可喜的信号,皆因在亚洲以外其他区域的制造业PMI仍然受到外围负面因素的影响。8月,欧洲制造业PMI为49.5%,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同期,美洲制造业的表现也不理想。数据显示,8月美洲制造业PMI为52.3%,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美洲制造业增速延续放缓趋势。

由此可见亚洲制造业的韧性,而它也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但实际上,亚洲各国的制造业复苏程度不一。数据显示,越南、泰国和印尼制造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日本和韩国的新订单指数仍在50%以下。

当前,国际需求缩减,成了各国制造业难以提升的担忧所在。前一段时间,由于电子、纺织、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美国和欧洲订单减少的冲击最大,越南还出现了“订单荒”。

在亚洲地区,各国在制造业复苏方面有着怎样不同的表现?部分国家作为出口型经济体,其经济恢复又将怎样受影响?

亚洲PMI回稳,背后差异扩大

在缓慢推进经济复苏的路上,亚洲各国迎来了制造业重启的契机。

回顾今年8月的制造业PMI数据,可见亚洲国家的制造业复苏走在世界的前列。分区域来看,欧洲制造业、美洲制造业的PMI指数呈现下跌,而亚洲制造业PMI指数则表现平稳,与上月持平,录得50.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研究员倪月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季度看,亚洲PMI呈持续下降态势,表明受疫情、俄乌冲突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全球市场需求持续疲弱,经济复苏动能持续趋弱;但从月份看,8月的亚洲PMI与上月持平,表明亚洲制造业呈现缓中趋稳走势。”

对其中的原因,倪月菊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中国是亚洲国家的重要商品市场,中国市场需求的恢复支撑了亚洲制造业PMI指数的企稳;其次是RCEP生效后,为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的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力促进了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再者是,亚洲国家受俄乌冲突的影响相对欧美地区小,因此会在欧美等地区PMI仍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率先趋向平稳。

但在亚洲各国中,制造业PMI指数表现不尽相同。在东亚地区,日本和韩国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较7月有所下滑。具体来看,日本制造业PMI指数虽然仍高于50荣枯分界点,但录得2021年9月以来最疲弱的增长。韩国同样表现不佳,制造业PMI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低于50荣枯线,并创下2020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整理)

东南亚的制造业PMI复苏则快于东亚地区。具体来看,泰国和印尼制造业PMI指数自6月起呈现逐月上升的趋势。而其他国家,如菲律宾,虽然8月制造业PMI指数仍不及6月,但已经显现出复苏回稳的态势。

另外,位于南亚地区的印度,其制造业PMI指数复苏表现尤为凸显。数据显示,印度6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3.9,该数据7月上升为56.4,到8月更升至57.2。

牛津经济研究院表示,亚太地区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印度和东南亚制造业PMI表现出色,而泰国制造业状况更以创纪录的速度改善,显示亚太区域内的制造业复苏差异不断扩大。

尽管亚洲各区域制造业PMI数据呈现回暖,但仍表现出不稳定性。对此,苏州大学讲席教授、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是因为外部因素对亚洲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首先,全球经济面临压力,俄乌冲突持续,造成了能源、货币、金融、粮食等各方面的危机和阴影并未解除,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冲击;其次,当前多个亚洲国家深受高温天气的影响仍在持续;再者,美国旨在重构供应链体系,这会给很多地区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这可能会破坏亚洲国家原有供应链的稳定性。”

“订单荒”将如何演变

尽管制造业指数回暖,但亚洲各国的制造业仍不得不面临着由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近期,作为东南亚代工中心的越南一改今年一季度订单火爆的情况,面临订单减少的情况。越南的制造中心平阳省最早感受到“寒意”。越南平阳劳工联合会表示,自第二季度以来,该地区已有330多家制造企业遭遇困难,不得不裁员、暂停合同、给工人无薪假。该联合会的法律政策部副主任Dang Tan Dat表示,一些主要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商品,如木制品、纺织品、鞋类和电子产品等行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他表示,许多工厂的订单减少了30%-50%,制成品无法出口,收入大幅下降。

制造业PMI复苏未如理想的,还有马来西亚。从数据来看,马来西亚8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0.3,低于6月的50.4和7月的50.6。标准普尔全球报告显示,全球经济疲软、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等,继续为制造业带来压力,尽管有迹象表明8月交货延迟情况已有所缓解。

相较于东南亚国家,日韩情况似乎更为严峻。就日本而言,产出和新订单分项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下跌,这也是日本总体制造业PMI放缓的原因。标普全球市场的经济学家巴迪表示,短期内日本的制造业活动可能持续放缓,在客户信心下滑的情况下,缺乏新订单的压力升高。韩国私营部门调查也显示,韩国8月工厂活动萎缩幅度为两年来最大,原因是高通胀、利率上升和俄乌冲突导致需求减弱。

“韩国出口附加值大致占GDP的20%左右,日本的出口占GDP的比重也高达20%以上,因此,这些经济体将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外需求疲软的影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东南亚地区受到的经济影响可能不及日韩,因为日韩的出口结构相对单一化,日本的出口产品以汽车、家用电器为主,韩国出口产品为半导体等机电产品为主。他认为,随着海外需求的放缓,相关产品的需求在近期已经呈下降趋势,东南亚更多地担任工厂的角色,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包含机电产品和轻工类产品,因此相对日韩来说,东南亚制造业或有一定韧性。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当前亚洲制造业可以说是“危与机”并存。

倪月菊认为,当前能源供需结构、全球产业链、全球研发体系等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也会对亚洲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各国均把经济增长和安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产业链的布局可能更趋向“保守”,这将不利于亚洲制造业按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

而在高志凯看来,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会给亚洲制造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当前金融、粮食、能源等危机仍在持续,欧洲通胀显著,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欧洲的制造业。这就导致了欧洲企业原来供应的市场会产生无法供应的情况,而它就需要在市场上找到其他生产商来补货。如此一来,亚洲制造业也将拥有新分摊原本属于欧洲的市场机会和产品需求的机会。”

高志凯进一步表示,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进行更大规模更密切的合作,其中像越南、印尼、孟加拉等国都承接了很多来自中国的中低端产品的生产,中低端产品呈现多元化、分散型趋势,而且这类产品的可置换性也特别强。因此,他表示对于亚洲制造业PMI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

倪月菊认为,亚洲经济处于恢复进程之中,只是增长幅度或比预期有所收窄,且亚洲制造业走势相对于欧洲、美洲和非洲较为稳定,亚洲仍将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但同时,明明也提到了当前经济复苏所存在的风险,“亚洲国家在今年上半年整体呈复苏态势,但到年中,经济修复的斜率已经开始放缓,尤其对于外向型经济,下半年或面临全球共振衰退的风险。”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