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是稳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具体实践中,尚存在传统工业设备数字化改造难度大、工业系统平台接口不统一、工业大数据开放创新能力不足等瓶颈,亟需国家层面开展全局性谋划和系统性部署。
2022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上,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邀请产业主管部门领导、权威专家、领航企业代表展开深入交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以我为主”开展数字化转型成为多方共识。
“数字化转型,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赋能”是当前数字化转型中提及频率很高的词,但实际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不存在赋方、被赋方这种主动被动关系,企业要同时强化创新两方面技术,并从每个环节扎实做起。他建议,工业数字化要进一步走深向实,沿海内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离散式、流程式制造要因业施策,不同企业则要因企而异,注重基础能力再造;而针对核心产业,则要进一步强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半导体设备、材料和芯片的制造能力,调整集成电路产业的产业结构,并积极有序、适度超前地推进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将其延伸至行业企业。
“推进数字化不能忘记‘根本’。要以制造为主体,重视工艺创新、优化以及制造装备的自主化,这样才能给产业带来巨大变化。”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智能制造浪潮中依然普遍存在大企业唱戏、中小企业观望的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冠军企业这些本身有一定基础的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持,再就是支持在一些地区进行探索和试点。”听他介绍,目前在浙江已形成支持中小纺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兰溪模式”,支持中小轴承企业转型的“新昌模式”,政府企业联手,有望加快突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参与度不高这一世界性难题。
为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遴选,将聚焦“数字领航”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向遴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数字领航企业重点对应规上企业,抓的是全流程的数字化,是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补充。”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表示,山东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走在全国前列,希望在这项工作中也能取得更好成绩,通过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带动更多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制造业向高价值链转变延伸。
数据显示,目前山东已累计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3468家,打造浪潮信息、艾睿光电、潍坊歌尔等数字化领军企业30余家;全省5G基站数量超14.9万个,济南、青岛、日照3市率先建成“双千兆”城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加快向高层次、多领域深化,山东半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正从试验田迈向高产区。“近期,山东将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山东省工信厅副厅长安文建透露,山东将进一步突出企业数字化转型主体作用,围绕新基建、新动能、新优势、新融合“四新”转型目标,力争全面提升山东制造业数字化水平。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付玉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