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制造,每个人结合日常所见所闻,多少都有一些感性认识。而真实、完整的中国制造恐怕要用数字才能更好呈现。工信部26日举行发布会,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勾勒出一个“数字里的”中国制造。
最近十年,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一大表现是规模优势不断巩固。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另一大表现是体系完整优势更加凸显,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王伟说:“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
十年来,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生产模式方面,我国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制造业向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创新创造方面,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王伟表示:“从创新投入看,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另外,十年来,我国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有58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榜单,比2012年增加27家。
在发布会上,工信部还回应了一些和制造业有关的热点问题。“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20年底的26.3%,提升到今年二季度的28.8%,如何看待这个变化?王伟说:“制造业增长和制造业比重的回升,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充分展现出我国制造业规模大、体系全、韧性强的重要优势。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好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提质增效升级,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情况。任爱光说:“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智能芯片、终端、机器人等标志性产品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传言多次引起关注,引发关于制造业外迁、产业链转移的讨论,工信部对此怎么看?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回应,制造业外迁、产业链转移总体上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全球化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为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往往会主动调整全球生产能力布局。我国欢迎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也尊重市场的客观规律。他同时表示,外商对华投资步伐并没有放慢。姚珺表示:“当前,我国制造业对各类资源要素的吸聚力正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外资主动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今年1-5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9%。虽然一些外资企业在推进多元化布局,但从总体来看,外商对华投资步伐并没有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