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全球主要国家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指数陆续公布,总整体变化情况看,除中国以外的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指数仍处荣枯线之上,但整体延续了节奏放缓的趋势;而国内在政策性因素影响下,5月份环比小幅回升但仍处于荣枯线之下。内外景气度差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短期外贸,但对中长期出口仍持乐观态度。
关键词:制造业PMI 景气度 出口制造业观察系列文章以全球为视角,观察主要国家制造业景气度指标即PMI的变化情况,以期窥得各国制造业短周期差异及背后可能的趋势。PMI指示是扩散指标,是所有经济指标中变化较为灵敏且具有领先性的指标,PMI指数及其商业报告已成为世界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世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
本系列文章主要通过三个视角分析制造业景气的情况,一个是全球主要经济体PMI的变化情况,一个是中国制造业PMI及细分指标的变化情况,第三个是综合全球制造业PMI数据对贸易环境进行分析与展望。
作为经济先行指标,50%是一个荣枯线,超过50显示经济处于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的信心有所提升,活跃度正在增强。因为制造业的景气度会拉动上下游产业,也对第一二三产业的联动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所以这一数值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欧元区5月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为54.6,为2020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高于54.4的初值。该指标超过50就意味着制造业仍在增长。因工厂面临供应短缺、价格高企和需求下降等问题,欧元区制造业上月开始出现增长放缓的情况。据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正将支出转向旅游和娱乐。当前欧元区面临供应短缺、通胀压力加剧和需求疲弱等不利因素,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正处上升之际,消费者将支出转向旅游和娱乐无疑将加剧制造业健康状况的恶化。
日本央行6月1日公布的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经季调后降至53.3,低于上月的53.5,为2月份以来最低水平。日本5月份制造业活动因疫情和地缘事件加剧了供应链问题,5月份增长速度为三个月来最慢。从分项指标看,制造业产出和新订单的增长速度都较弱,由于供应链持续中断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新订单的增长速度为8个月来最慢。
美国5月ISM制造业PMI 56.1,预期54.5,前值55.4。4月份美国制造业PMI数据录得2020年9月份以来的新低,5月份数据小幅回升值56.1,仍是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相对低位水平。
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看,5月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国家制造业PMI虽均高于50临界点,但比前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虽然制造经济业仍处于扩张阶段,但是扩张的节奏放缓。
二、国内制造业PMI:环比回升,仍低于荣枯线
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虽低于临界点,但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调查的21个行业中,PMI位于扩张区间的行业由上月的9个增加至12个,制造业景气面呈现积极变化。
从供需两端看,指标有所恢复。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7%和48.2%,比上月回升5.3和5.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产需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恢复动力仍有待增强。从新出口订单指数看,5月份数据录得46.2,较4月份回升4.6个百分点。
从价格角度看,利润挤压较为明显。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5.8%,低于上月8.4个百分点,继续高于55.0%,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涨幅有所收窄,但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出厂价格指数为49.5%,低于上月4.9个百分点,年内首次降至收缩区间,表明制造业产品销售价格总体水平回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代表成本,而出厂价格代表收入,两项指标之差收窄,表明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较为明显的利润挤出效应。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型企业表现相对较好,而中小型企业表现较差。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下行企业PMI分别修复至51.0、49.4、46.7。大型企业重回荣枯线上方,中型和小型企业仍在荣枯线以下。大型企业的生产和新订单项也恢复得最快,全部恢复至50荣枯线以上。中小型企业仍受到政策余波的影响,为中小企业纾困的政策有较强必要性,后续需要密切关注处于终端中小微企业需求收缩带给整个大宗商品产业链的负反馈作用。
三、内外景气度差异或会影响外贸出口
当前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制造业仍处于扩张区间,制造业产能仍在恢复中。根据对市场牛熊转换周期的观察,在牛市末端和熊市初期,市场的关注点逐步转移至供给端,由于供给端的长尾效应,供给很难短期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出现灵活调整,这也终将导致供大于求问题的出现,进而导致价格的整体预期发生转变,价格呈现向下的趋势。
全球制造业产能持续修复,会对国内临时性出口订单产生一定影响,体现到数据上,自21年8月份开始,中国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就落入警戒线以下水平,截止到5月份数据已经持续10个月时间。
在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前4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仍然保持了增长,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4.7%。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基本面不会改变的特点,中国实现全年外贸保稳提质目标仍然有较好支撑。但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境外产业链逐步修复,我国出口的贸易替代效应相应减弱,特别是近期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疫情缓解,出口快速修复,其中,越南4月出口同比增速高达25%。
为稳定外贸,国务院办公厅5月下旬发布《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实现进出口保稳提质任务目标,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当天,商务部等三部门发布通知,支持外经贸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意见》提出了加强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保障、促进外贸货物运输保通保畅、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支持等13条政策措施。《意见》发布当前,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支持外经贸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通知》,提出完善汇率避险产品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便利性。
尽管全球制造业加速恢复会影响国内部分临时性订单,但从长远看,中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依托强大的制造能力,中国仍是全球外贸市场最重要的卖方。对大宗商品市场而言,出口市场不仅面临着来自新增订单的压力,同样还有来自货币环境和通胀环境进展带来的利润收缩压力,中长期(3-12个月)看大宗商品需求整体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