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4月份制造业数据呈现明显的整体收缩态势,但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表现突出,反映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正持续推进。从政策着力点来看,财政政策在继续坚决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的同时,应更多注重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智库观点
苏京春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4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9个百分点。但受局部散发疫情冲击,造成部分行业增速放缓,制造业投资增速较一季度放缓3.4个百分点。
总量与结构回落幅度均明显
2022年4月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回落幅度明显。从总量来看,工业增加值从3月份的5.0%下降至4月份的-2.9%,波动7.9个百分点。从结构来看,主要工业行业增加值均有不同幅度下降。其中,汽车制造业下降幅度最大,从3月份的1.0%下降至4月份的-31.8%,波动32.8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则延续了3月份下降的趋势,从-0.7%下降至-15.8%,波动15.1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医药行业波动也比较大,分别从3月份的7.6%和10.1%下降至4月份的-5.5%和-3.8%,分别波动13.1、13.9个百分点。
虽然4月份制造业数据表现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但综合看来,当前直接影响因素更多指向国内疫情,而三四季度走势则更多看外部因素。自2020年以来,制造业一直领跑全行业,今年国内疫情因素凸显之前,制造业领跑走势不变。但是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呈现的点状频发对制造业影响明显,尤其是从3月底开始大面积暴发的上海疫情,形成4月份制造业总量和结构性大幅下滑的主要诱发因素。以俄乌冲突、全球通胀、美元加息等为主的外部约束预计将在三四季度造成持续性影响,并伴有一定不确定性。
制造业投资与结构有韧性表现
一季度制造业投资表现突出,1-4月份表现较一季度整体有所回落,但较3月份数据则略有回升,制造业投资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支撑。从总量来看,2022年一季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9.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10.5%)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增速(0.7%)。其中,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15.0%,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7.3%,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25.3%,制造业上游、中游、下游均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整体来看,一季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两年平均增长22.5%,三年平均增长3.9%,2022年较2019年增长12.2%,体现出一定的增长韧性。虽然4月份疫情影响较大,但制造业投资表现仍然积极,1-2月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达20.9%,3月份当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则降至11.6%,4月份当月增速持续走低降至6.4%,但1-4月份制造业投资均值增速表现为12.2%,高于三年一季度平均水平和3月份当月水平,高于基础设施投资的6.5%,也高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2.7%,表现出一定韧性,仍然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引擎。
虽然4月份制造业数据呈现明显的整体收缩态势,但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表现突出,同比增长4.0%。从具体产品来看,新能源汽车不同于汽车总量大幅下降表现(-31.8%),增长仍达到112.7%,领跑整个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表现;太阳能电池增长 27.5%,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也增长25.9%。同时,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达25.9%,对制造业投资增长形成重要支撑,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0.8%,领跑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表现,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也达到29.4%,在结构上反映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正持续推进。
4月份制造业表现不佳主导因素是疫情影响下的供应链强约束与需求持续转弱。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制造业2020年合计总产值超过1.3万亿元,2021年汽车产能占全国汽车总产能的10.7%,集成电路产业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3月份我国集成电路产量285亿块,同比下降5.1%,为2019年6月份以来的首次负增长;3月份汽车产量为238.68万辆,当月同比下降4.9%,首次结束2021年8月份以来降幅收窄的趋势。同时,4月份主要快递企业吞吐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7个百分点,国内航班则下降了80个百分点,整车货运下降26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供应链受阻情况相当严峻。在疫情影响之下,线下消费受挫依然严重,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进一步走低,从-0.9%继续下滑至-6.1%,餐饮业、旅游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受疫情影响较大,成为相关制造业产业链的负面因素。
未来外部约束大于内部
调查显示,工业生产景气回落,3月份PMI为49.5%,是继2021年11月份升至荣枯线以上之后首次再次低于荣枯线水平,4月份继续走低,降至47.4%,为近36个月以来除2020年2月份之外的最低水平。在PMI分项中,仅有主要原材料进厂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50%,且原材料购进价格PMI最高,达到64.2%,显示出较大的成本上涨压力。供货商配送时间、进口和新出口订单数值处于PMI分项末尾,体现物流配送和进出口情况整体受到各地散发疫情扰动。根据1-2月份数据,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和营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均为5%,低于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同比增速13.9%和15%,为2020年1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综合PMI景气表现,反映出我国工业企业盈利改善困难。
4月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压力来自俄乌冲突等重大“黑天鹅”事件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布伦特原油合约价格于3月8日飙升至每桶127.98美元,截至4月中旬仍在高位波动。天然气等其他能源和各类贵金属价格同样水涨船高,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依然对全球企业生产成本带来较大压力,推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较大输入性外部压力。同时,美国受到通胀压力与就业压力交织影响,美联储已经作出加息动作,欧洲、拉美地区一些主要经济体也作出协同举措,恐将加速全球经济衰退进程,对我国宏观经济形成较为明显的外部压力。
就1-4月份数据观察,我国目前中上游物价仍属平稳上涨。4月份PPI同比上涨8.0%,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体现保供稳价政策在海外输入性通胀压力下逐步发挥作用。从结构来看,煤炭及炼焦工业PPI在3月份和4月份持续走高,较1-2月份37.3%的水平持续推升至47.8%、54.7%,石油工业PPI则较1-2月份30.1%的水平持续推升至31.6%、34%,电力工业PPI则较1-2月份8.5%的水平持续推升至8.7%、9.3%,反映出能源工业价格集体上涨,而同时,建筑材料、机械工业等主要工业行业PPI涨幅相对稳定,表现出涨幅略有下降,反映出我国工业成本推高趋势。
稳定工业企业盈利修复水平
鉴于4月份更多受到以上海等地区为主的疫情点状频发事件影响,而随着上海等地区社会面实现清零、经济开始有序复工复产,预计5月份及以后制造业数据将随着疫情形势好转而有所回升,与此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约束也将随之得到一定程度修复。根据4月份最新发布的财政数据,留抵退税等政策已经落到实处,对制造业企业盈利修复、补充现金流、降低财务成本等方面将产生较大积极作用,尤其是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技术制造业的领跑作用,并有望与陆续出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投资政策形成产业链方面的乘数效应。
从政策着力点来看,财政政策在继续坚决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的同时,应更多注重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盘活存量空间,加快相关政策落实,最大程度减小疫情约束对政策落实带来的阻滞效应。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动态,相机出台增量政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投资,进一步切实稳定就业,并带动相关消费潜力的释放。立足当前,宜同步重视外部约束,对俄乌冲突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以及美元加息、全球通胀、经济衰退等方面有所预判,储备适当宏观政策工具,进一步做好稳物价相关工作,稳定工业企业盈利修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