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晚,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职业教育活动周之“大咖直播课,职场加油站”举行,智联招聘CEO郭盛,科幻作家、童行书院创始人郝景芳通过在线直播探讨职业教育人才的职业发展,为学生们提供了诸多关于求职、学习的宝贵建议。
就业市场存在众多机遇,制造业升级需要“硬才料”
2022年,我国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就业竞争十分激烈。据智联招聘《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求职申请人数增幅大于招聘需求人数增幅,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季节性回落。面对这种情况,智联招聘CEO郭盛表示,在就业市场平淡的时候更要看到亮点,把握市场中潜在的就业机会。
郭盛认为,当前的就业机会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产业更迭带来全新就业机会。例如,制造业升级也需要“硬才料”。近几个月来,制造业增长速度超过服务业,对经济拉动作用巨大,行业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此外,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布局下,绿色能源成为未来发展方向,需要大量技术工作人员。另一方面,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城市的落户、住房等政策补贴具有“抢人”效应。而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一些企业总部也将落地一线以外城市,为求职者带来就业机遇。
心情也是“生产力”,抽象思维能力很关键
在智联招聘CEO郭盛看来,职业院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在就业市场中具备优势。他对职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就业“唯文凭论”的现象变少,大专、职校等毕业生需要增强信心,他鼓励学生们坚定信心,“面包会有的,可能还是奶油面包”。其次,职校毕业生需要掌握一门核心技术,例如编程、机械技术、英语等,不要泛泛而学,应当专业精通。最后,要将就业与兴趣相结合,目前一些年轻人频繁跳槽,往往没看清行业就进入,不利于未来发展。
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希望实现灵活就业,获得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郭盛表示,真正的生产力不止来自薪酬,也来自心情。快乐程度提高了,生产力自然会提高。他还举例说明,有的年轻人喜欢活跃的氛围,有的人希望能带宠物,有的人希望老板严格一些、成长更快一些。“就业要和兴趣爱好结合,心情也是生产力。”郭盛说。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与普通本科学生的区别,郭盛认为,本质区别不在于学历和学习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思维模式不同。通常来看,重点大学的学生具有很好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职业院校学生更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积累,对重复性工作更得心应手,而进入新岗位、新行业需要较长的适应周期。他建议,职业院校学生进一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未来能够走得更远。
就业需要理想与现实相结合,视频面试打开更大求职空间
大咖直播课中,郭盛与郝景芳展开互动。关于郝景芳提出的“就业面向未来”观点,郭盛表示认同,但也进一步提出,就业需要理想与现实相结合,“从未来往今天看,看未来的趋势,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从今天往未来看,评估自己适合做什么。两者结合起来,就能拥有更好的前途。”
郭盛还认为,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与企业的交流至关重要。“可以运用视频化求职工具,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感受企业文化。选老板重要,跟老板的对话很重要,看到企业实际情况也很重要。” 郭盛提醒毕业生平等地与企业进行沟通、直接交流,更好地发现理想职业。
过去,在四、五线等低线城市,毕业生就业往往需要托亲戚朋友进行。而在线求职、视频化面试诞生后,毕业生的求职视野被进一步打开,有利于发现更广阔的世界。“求职过程不仅仅是找工作的过程,更是认知世界的过程。希望大家借助有效工具与企业加深交流,发现世界、发现自己。”郭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