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就业难!一方面月薪1万招不到人?制造业到底哪出了问题
作者:知识星球找齐俊杰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反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对经济感触最深的,就是2类人群,1是投资者,股市跌跌不休,让大家信心崩溃。2是求职者,大家都在反映,今年找工作难上加难,以前投15份简历,就会有一个面试机会,而今年投出去几十份简历,也是石沉大海。甚至很多公司还在裁员和缩减。今年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应该感谢你的老板了,他很可能已经赔了不少钱。但依旧在支付着你的工资。
不过最近,又有一篇文章很吸引眼球,是光明日报发的,说人社部近日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职业排行显示,100个职业中有36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24个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有媒体报道称,月薪1.4万元都招不到机械专业学生。
这1.4万,是某些制造业企业吐血开出的,但是在985的高校里面,根本就没啥竞争力,大家更愿意从事互联网,去高科技企业。大部分已经被,华为,腾讯,阿里这样的企业给预定走了,而有些没找到工作的,也愿意再等等,宁可闲着,也不愿意去工厂。
其实这里面肯定是个误区,这种收入,在制造业里面,肯定不是产业工人了,能够月薪一万以上的,好歹得是个工程师了,但即便这样,也依旧不被大家认可,主要是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这种月薪,很可能是建立在加班的基础上的,而不完全是5天8小时,大部分都会是基础和绩效工时相加后得来的,也就是说,你得拼命的干,才有可能拿到这么多,折算下来小时工资可能并不高。甚至小时工资,可能都没有送外卖高。
其次,职业天花板太低,1万4就已经是吐血开出了,那么你想想,后面的涨薪空间还有多少,这个收入在有些企业是底薪,有些企业是顶薪,那显然顶薪的企业对你要求会更高,期望也会更高,所以肯定特别不好干。也没啥上升空间。不像在华为,腾讯这样的大厂,拿个底薪也都差不多。干几年跟着普涨都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第三,确实现在学生们不愿意去制造业工厂,主要也是圈层决定的,工厂位置比较偏,长期与世隔绝,很难接触世界。即便你是工程师,接触的也更多都是产业工人,所以这个事并不怎么令人兴奋。
第四,这几年确实要素成本提升的太快,现在全社会收入已经大幅提升,所以月入过万,如果考虑到未来买车买房,娶妻生子,对于高阶人才确实没啥太大的吸引力。
其实根据我们的了解来看,现在几千块钱还是能够招到工人的,招工荒今年可能并不明显,可能只是个别岗位上需求出现了不匹配,对于普通的产业蓝领工人来说,只要不是在疫情区域,招工和找工作应该还没那么难。
但是高端人才,确实不愿意去工厂了,这个也是事实,制造业工厂也越来越无法开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薪酬,这个也是事实。这其实都很正常,本身这就是经济结构优胜劣汰的选择,利润率低的企业被淘汰,利润率高的企业获得人才支持,得到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升级,这再正常不过了。所以没必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谴责大学生好逸恶劳,只认互联网大厂,不认制造业,这种说法没意思,让媒体的编辑们下工厂,恐怕你们也不愿意
制造业确实是国之根本,也是我们的经济驱动力,但是随着土地和房价等要素成本越来越高的,我们在低端制造业上已经没有竞争力了,你不能指望大家像越南那样,拿1000-2000的工资,拼命干活,现在已经不现实,10几年前这个收入还能生活,现在你已经没办法生活了,所以他宁可闲着也不干了。所以招工成本就会一涨再涨,那么现在就只能等市场出清,制造业向高端转移。这个过程肯定是痛苦的,甚至对于一些基础产业工人来说是灾难性的,但是没有办法。现在供需已经很难匹配,给工人这个工资,企业负担不起,不给这个工资,工人不如送外卖,又没人来打工,所以很显然这个生意已经不该存在了。你不能指望大家靠着奉献精神维持一个生意运转,这是不现实的。
所以,综合来看,工作和工资,供需不匹配,甚至矛盾越来越大,就是我们在进行惨烈的产业升级的标志,通过这种残酷的方式,完成产业出清。低利润率企业必须得想着转型,否则你连工人都招不到了。
而个人层面,则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能力圈。现在的工厂可不是你能干一辈子的地方,甚至3-5年可能都看不到。如果3-5年你个人不进步,那么可能就很难再找到下一份工作了。这是时代要素成本提升和技术进步给我们的内卷,所以你是跑不掉的。所以不要总想着稳定,稳定就意味着你持续在退步。在知识星球齐俊杰的粉丝群里,很多人总是以为看懂财报,就能学会投资了,其实会计多的是,投资赚钱的有几个?所以财报这种定量分析,其实没那么重要,投资中最重要的你要看懂天时和地利,天时就是社会需求,地利就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力,也就是说,他通过什么东西,来跟这个时代做匹配,有些明显跟时代很拧巴的东西,就看都不要看了。财报再靓丽,他也只是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