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这个时候,大东时代智库(TD)走访了一些制造业企业,当时有一句话记忆犹新:
“服务商认知的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每天要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时候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因为维度不一样,往往企业搞了几年数字化之后,结果却是一地鸡毛。”
彼时,我们虽然感受到制造业企业强烈的求变之心,感受到大家拥抱数字化浪潮的决心,但却不明白为什么仍然有很多人对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如此悲观,甚至从悲观中生出了抵触情绪,很像我们经常调侃的那句话:道理都懂,但还是很难过好一生!用在他们身上,则是:趋势都懂,却仍然无法用好数字化。
一年后,在了解了其中的种种无奈以及现实的骨感之后,我有些明白那种感觉,想起了余秋雨的那句话:“那也是一个破旧立新两未靠岸的奇异时期,什么怪事都会发生。”
破旧立新
创新之于中国未来,从未显得如此重要,也从未显得如此紧迫。
从世界来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这都需要我们尽快解决“卡脖子”问题,摆脱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以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应对国际风云变幻。
前段时间,美国对俄罗斯的科技制裁就是一个警醒,“自主可控”、“国产化替代”的声音不绝于耳,再次点燃了大家对自主创新的热情。
“今天的俄罗斯,明天可能就是我们。”
“俄乌之战中,俄罗斯无论胜负,中国都是下一个,一定要未雨绸缪,加速中国在科技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以及国产替代的步伐,吾辈当自强。”
从内部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低碳发展、专精特新、转型升级被反复提及,行业的发展、时代的主题以及政策的导向,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新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正在面临生死攸关的抉择。
诞生于改革开放近40年的传统产业巨头,普遍经历了草莽灰色的生长过程,如今虽已成长为巨人,却遭遇新的挑战: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两大不可逆趋势下,制造业人口红利的消退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制造业企业的生存空间可说是一再被挤压,除了人工成本之外,原材料、物流运输等成本也在持续走高,市场外围环境可用“严峻”二字来形容。
于是,传统企业亟需优化经营、提升效率、减少能耗、控制风险,数字化应运而生,数字化变革正是一个破旧立新的动态过程。
阵痛期
数字化时代的创业浪潮,是从巨头公司的“破局”开始的。
从制造业孵化出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当前数字化领域最为庞大的阵营之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占比近一半。官方评选出的十五大“双跨”平台名单中,海尔卡奥斯、树根互联、航天云网、徐工汉云、工业富联等均为制造业出身。
巨头的光环,众望所归,每一个独立出来的工业互联网企业都背负了巨大的期待,资本也闻风而至,丢下一个个巨额投资“炸弹”:2021年3月,航天云网获投26.32亿元,创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域单笔融资额最高纪录;2021年9月,卡奥斯COSMOPlat宣布完成超10亿元B轮融资,投前估值突破150亿元。
然而,对于每个公司而言,数字化转型是一次全新的冒险旅程,这旅程没有地图也没有指南,当资本“上船”后,一路上可能是美景如画,也可能有不少陷阱埋伏。天使轮、A轮甚至B轮可以讲故事,但随着估值高企,市场也需要一个答案。
“最开始,人们往往一想到新大航海时代的兴奋,就忘了目的地的险远。”企业一旦有了急功近利的心理,最后就是成本收不住、技术难以落地。越早出发的人,越先遭遇市场大诘问:你们怎么赚钱?
类似于航天云网这样的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近年来引得颇多争议,这或许就是先行者的宿命:资本对航天云网的追捧是源自于工业互联网的光环,但人们对航天云网的质疑也正是他们对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质疑。
像航天云网金额卡奥斯这样的企业尚且财大气粗,创业企业头顶的“紧箍” 更沉 ——必须不停地拿出阶段性成果,否则后续的融资的就难以为继。
最近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涂鸦智能就是前车之鉴。宣称没有任何边界的涂鸦智能,在过去激进的扩张中,持续亏损、股价也一落千丈,这家被资本捧上“神坛”的企业,正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数字化探索远未靠岸的当下,怪事确实不少:
比如,某些大型企业集团,包括部分央企,尽管在大力投入数字化,然而,由于管理跟不上,出现了“数字化越努力,企业管理越乱”的情况。
再比如,“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正比”让很多工业互联网项目还停留在样板工程、面子工程的阶段,做了很多的看板,但真正用数字化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却很少,虽然国家确实建立了一些工业互联网的试点示范项目,但落地后的项目,更多是展示作用。
华丽的团队,精英背景,每个工业互联网企业都宣称具备了IT和OT的能力,既能沉下心思钻研技术,也能脱下西装深入到制造业一线,但仍然会遇到IT不懂OT,OT不理解IT的“魔咒”,当技术落地碰壁之后,故事再也没有那么容易讲了。
这也是破旧立新需要经历的阵痛期。
进化和蜕变
另一边,在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传统的实体企业正在发生进化蜕变。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新名字:“新型实体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在于推进产业数字化,而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关键在于打造新型实体企业。
所谓新型的实体企业,根据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的定义,即从原来的实体产业演变而来,服务于实体产业,并通过开放赋能,为实体产业降本增效、提质升级,除了具备原本的“实体性”,在此基础上,“新型实体企业”还要具备科技性,要建立技术赋能,具有“生态普惠性”。
2021年10月21日,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2021新型实体企业百强榜”。100家入榜企业中,从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转化而来的企业刚好各占一半。
在百强榜中,既有华为、京东方、富士康、美的、宁德时代、格力、海尔这些知名的制造业企业;也有用友网络、宝信软件、金蝶国际、浪潮信息、广联达、树根互联等数字化服务商。
制造业企业向外赋能,数字化服务商从内进化,成为了企业“蜕变”的两个路径。
“一些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不再像原来一样单纯地制造产品,如今还要考虑科技赋能、技术赋能对企业的提升,因此,新业态、新模式都涌现了出来。”
正如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所言:“面向未来,华为将沿着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前进,持续加大投入,依靠人才、科研和创新精神三要素,力求实现技术底座的重构。同时,集结各种ICT技术和全球经验,协助各行各业的客户开展数字化转型,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
用友在战略3.0阶段的创新与蜕变,则是典型的整合式创新模式:一方面确立“强产品、占市场、提能力”的战略目标,以自主研发、并购整合、协同共创三路并举,发展技术核心能力;另一方面,依托海量应用场景,通过及时的整合重构,强化数字化动态能力。
在2021年年报中,宝信软件则再次强调了其三大业务的推进:通过做深做精,成为钢铁行业领域顶尖的智慧制造服务提供商;通过做平台做服务,成为产业生态圈领域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通过做品牌做产业,成为一流的工业互联网科技公司。
对于传统企业的进化和蜕变,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传统企业如同鸡蛋,蛋壳就是自己的枷锁,不打破壳,时间长了鸡蛋就坏了。在整个产业变革中,传统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定先破后立。”
攻守之道
在上述提到的行业变革和种种趋势下,传统企业不可能感受不到来自市场的压力。
谈及7.8亿拿下路畅科技控制权这一战略布局时,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采访中表示,工业制造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托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是实现工业强国的关键。中联重科自主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进工业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核心承载平台,承担着实现中联重科“产品在网上、数据在云上、市场在掌上”新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
与中联重科同属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的三一重工,从2008年开始就已筹划进军工业互联网。刚刚履任的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介绍,三一集团正在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3000名产业工人,实现3000亿元销售额,是未来5年的目标。正在进行的数字化变革,被认为是决定三一重工前途的关键,其结果要么“翻船”,要么“翻身”。向文波甚至一语惊人,他说:“或许当大家认为三一重工是一家软件公司时,我们就转型成功了。””
基于这一逻辑,传统企业布局工业互联网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立足未来的“攻守道”——攻是立足市场、顺势而为,守是自我变革,守正出奇。
“求变者通,善守者强”,然而在这个破旧立新的数字化时代,走得太快容易失了方寸,走得太慢又赶不上时代的浪潮,对于企业来说,在市场格局远未成定局的时候,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周期”,掌握“进可攻,退可守”的法则则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攻守之道”,这里有一场集结了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以及相关供应链企业的高峰论坛:2022年5月18日,由大东时代智库(TD)举办的“2022中国制造数字化转型峰会暨2022·卡恩奖评选颁奖仪式”将在深圳举办,我们将本次峰会的主题定为“破立相生,攻守有道”,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的“大周期”,破与立是相伴相生的,不破不立;另一方面,在破旧立新的当下,数字化企业的探索确实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以“攻守”思维探寻数字化转型的“道法术”或许能够让企业把试错成本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