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制造业的重要程度时,常常会用这么一句话表述: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由此不难看出,制造业在我国的地位。
但在河南,制造业面临着“大而不强”的现实。如何“变强”?怎样“破题”?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府参事、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厅长李涛,做客顶端新闻金水路观察“两地、三屏”连线,听听他怎么说。
河南制造业总量大、门类全,“家底”殷实
在李涛看来,河南省制造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总量大、门类全,几乎涵盖制造业主要的方方面面。
拿有着“制造工业里的皇冠”之称的装备制造来说,从“入地蛟龙”盾构机到“黑金巨人血管”采煤液压支架,再到整车涂装成套设备、智慧变电站等,中信重工、郑煤机、许继电气等企业不断创新求索,撑起了河南装备制造行业的万亿产值。
“装备制造是整个制造业里最基础的部分,装备制造基础好,也就意味着我们在食品制造、纺织制造、汽车制造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像河南的食品产业,就续写了另一个万亿产值。”
得益于此,李涛认为,河南省的战略新兴产业也具备了不错的发展基础,“特别是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工业互联网,包括5G的基本应用,我们都有了很大的规模和基础,并且在持续追赶中。”
2022年河南省工信系统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51.1%。
未来产业方面,河南也在加快布局。2021年,河南省建立未来产业项目库,入库重点项目120个、总投资1148亿元,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等领域蓄势突破。
河南制造业想要“由大变强”,离不开“创新驱动”
尽管如此,李涛坦言,河南省制造业行业产业链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短板,“普通企业比较多,产品品牌知名度高的比较少。”
怎么整体提高河南制造业的水平?李涛的答案是:“制造业要想提高自身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首先就是创新驱动,用高新技术、智能化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聚集新兴产业、谋划未来产业。”
在李涛看来,河南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最关键的是两个字:“强链”。“传统产业存量很大,格局已经很稳定,像钢铁、有色、化工、食品制造等,都应该通过整体的绿色、智能技术改造,实现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此外,李涛提到,河南要“有重点地搞一些发挥我们优势的东西,要在一些能够弥补国家空白、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领域,找到我们的发力点。比如农业机械、高低压输变电设备、特高压设备等,都是可能替国争光的”。
“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创新引领与产业再聚焦。在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上,要记住两句话:要根据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根据创新链来调整聚焦产业链。”
创新是有风险的事业,要让金融做好创新的“后盾”
李涛认为,在企业形态上,要“上接天下接地”:“一方面抓大企业的顶天立地,大企业能够解决大问题、有大作为,能够顶天立地地承担,甚至承担国家战略。小企业、‘专精特新’要让它铺天盖地地发展,通过专业化实现创新,实现个性的张扬。”
其次,加大对创新的投入,用多种政策支持创新、支持投入,尤其是金融、资本的支持。
“创新就是有风险的事业,需要资本的支撑。”李涛表示,河南本土缺少创投、风投这些有能力承受风险的资本的支撑、支持,河南引进的创投资本也不够多。
他提醒,要减少对银行信贷这种“老体系”的依赖,要大量吸引创新风险资本和天使创投,让更多的基金来河南。本土的基金也进入创新的事业和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