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许昌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简称《行动方案》),明确未来几年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和培育重点。
《行动方案》明确,重点培育6个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千亿级4个、500亿级2个,力争形成2~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15个现代化产业链,先导布局3个未来产业链。
6个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重点:
(一)装备制造集群。做强电力装备千亿级优势产业链,坚持“立足基础、突出重点、特色主导、错位发展”,形成核心电力装备产业集群、一次和二次特色电力设备生产基地、配套部件集群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做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聚焦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电力装备、智能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积极发展以集成化、信息化、绿色化、成套化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建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特色装备制造基地。
(二)新型材料集群。打造超硬材料产业链,巩固人造金刚石优势,大力发展宝石级金刚石、高导热高透光率多晶金刚石等,推动宝石级金刚石在珠宝首饰领域应用,引导产业链向终端消费市场延伸。做强硅碳新材料产业链,充分利用我市煤焦化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做大做强高端晶硅材料、高端碳材料、气凝胶材料等三大先进材料,初步构建产业链条完整、技术优势明显、规模效应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打造许昌市新材料产业新亮点、新优势。
(三)电子信息集群。壮大5G、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加快培育集成电路、光通信、汽车电子等产业链,通过狠抓基础支撑、生产制造、场景应用三个产业发展重点,构建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链式聚集、行业之间相互支撑的集群格局。积极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类脑智能)。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高地。
(四)节能环保集群。做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效节能装备产品、先进环保装备和材料、资源循环利用装备产品。推动资源再生综合利用产业链发展,完善再生金属资源的回收体系,重点发展再生不锈钢、再生铝、再生铜和再生镁及精深加工制品,建成国内重要的再生金属产业发展高地。加快光伏及风电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做强多晶硅、石英坩埚、光伏辅材、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产品这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强风电装备产业,前沿布局氢能与储能未来产业链。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打造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特色产业集群。
(五)汽车制造集群。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提档升级的优先方向,聚焦零部件、整车、配套服务、科技创新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领域,着力提升新能源整车产能利用水平和产品品质、零部件集群规模和特色优势,增强产业链配套和创新能力。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六)生物医药集群。培育生物医药(含现代中药)产业链,聚焦化学药、中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重点领域,着力突破产品研发、转化、制造等关键环节,以企业培育、平台建设、项目引进为抓手,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加速形成许昌市经济新支柱。
全文如下:
许昌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决策精神,落实《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培育我市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解放思想、拉高标杆、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要求,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突出“项目为王”导向,做优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实施创新兴链、数字融链、转型延链、多元稳链、开放补链、生态畅链“六大行动”,努力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由传统块状分布到现代集群协同转型,形成一批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经济强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二)主要目标。
——集群能级显著跨越。重点培育6个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千亿级4个、500亿级2个,力争形成2-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15个现代化产业链,先导布局3个未来产业链。
——创新驱动提速换挡。省级研发平台达到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重点集群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产业链条协同有力。集群产业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安全化建设达到先进水平,产业链上下联动、循环畅通、配套升级的良性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产业链韧性和实力迈上新台阶。
——集群生态持续完善。集群内大中小企业实现融通共赢发展,产业链与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集群和链条要素供给保障更加有力,集群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二、培育重点
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原则,围绕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千亿级、500亿级战略支柱产业集群、15个现代化产业链。
(一)装备制造集群。做强电力装备千亿级优势产业链,坚持“立足基础、突出重点、特色主导、错位发展”,形成核心电力装备产业集群、一次和二次特色电力设备生产基地、配套部件集群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做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聚焦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电力装备、智能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积极发展以集成化、信息化、绿色化、成套化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建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特色装备制造基地。
(二)新型材料集群。打造超硬材料产业链,巩固人造金刚石优势,大力发展宝石级金刚石、高导热高透光率多晶金刚石等,推动宝石级金刚石在珠宝首饰领域应用,引导产业链向终端消费市场延伸。做强硅碳新材料产业链,充分利用我市煤焦化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做大做强高端晶硅材料、高端碳材料、气凝胶材料等三大先进材料,初步构建产业链条完整、技术优势明显、规模效应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打造许昌市新材料产业新亮点、新优势。
(三)电子信息集群。壮大5G、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加快培育集成电路、光通信、汽车电子等产业链,通过狠抓基础支撑、生产制造、场景应用三个产业发展重点,构建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链式聚集、行业之间相互支撑的集群格局。积极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类脑智能)。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高地。
(四)节能环保集群。做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效节能装备产品、先进环保装备和材料、资源循环利用装备产品。推动资源再生综合利用产业链发展,完善再生金属资源的回收体系,重点发展再生不锈钢、再生铝、再生铜和再生镁及精深加工制品,建成国内重要的再生金属产业发展高地。加快光伏及风电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做强多晶硅、石英坩埚、光伏辅材、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产品这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强风电装备产业,前沿布局氢能与储能未来产业链。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打造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特色产业集群。
(五)汽车制造集群。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提档升级的优先方向,聚焦零部件、整车、配套服务、科技创新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领域,着力提升新能源整车产能利用水平和产品品质、零部件集群规模和特色优势,增强产业链配套和创新能力。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六)生物医药集群。培育生物医药(含现代中药)产业链,聚焦化学药、中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重点领域,着力突破产品研发、转化、制造等关键环节,以企业培育、平台建设、项目引进为抓手,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加速形成许昌市经济新支柱。
三、主要任务
按照“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六大行动”,提升重点集群、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一)创新兴链行动。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根据国家、省发布的“四基”(工业领域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清单,在电力装备等具有较强研发优势的领域,引导企业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研发创新。鼓励集群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品研发。完善首台(套)、首批次政策,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二)数字融链行动。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推广智能制造模式,提升集群产业链融合发展水平。加快推进5G技术创新,抢占研发创新高地,紧跟5G网络建设,推动5G应用关键技术研发,推进5G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传感、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打造出“5G+集成应用”的研发创新基地。全域化推广智能制造,加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完善与推广,与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积极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平台等),打造一批5G、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三)转型延链行动。加快技改提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有效提升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水平。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推广应用高效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开展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幅提升清洁生产整体水平;打造全链条的绿色制造体系,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环保引领企业。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快静脉产业园、襄城县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许昌(魏都)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向终端、高端环节延伸,加快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创建硅碳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
(四)多元稳链行动。积极培育制造业头雁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链主”企业。开展“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引导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的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打造一批“隐形冠军”企业。持续开展企业促成长活动,引导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形成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本地配套率,推广“整机+配套”“原材料+制成品”等产业链模式,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构建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融通发展新格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商联)
(五)开放补链行动。强化集群产业链式招商,绘制集群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以德国、瑞士、日本、韩国为重点,围绕智能制造装备、新型材料、环保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建设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中德(许昌)产业园,深度谋划项目、编制招商专案,落实专班专人、跟踪对接,量体裁衣、靶向施策。利用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郑州)承接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等平台,加强与央企、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行业100强企业的交流合作,强化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进与落地。对引进的重大补短板项目、平台、人才,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给予重点支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六)生态畅链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畅通供应链、保障要素链、完善制度链,构建集群产业链生态圈。发挥“许昌英才计划2.0”政策导向作用,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推动产业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互动,共建专业学院、实验室、实训基地,加大紧缺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建设市金融共享服务平台,全面打造智慧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抵押贷款、供应链金融等多元化融资服务。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应用和开发区“二次创业”,聚焦特色优势和高端高新产业优化设置主导产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推动“万人助企”专项行动,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金融工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商联)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要统筹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实行“群链长制”和“盟会长制”,由市长担任总群链长,每个集群由1—2名市级领导担任群链长,相关市直单位为群链长责任单位;组建重点产业链联盟,每个重点产业链设立盟会长单位,由相关龙头企业或协会等担任。实行工作例会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
(二)突出“项目为王”。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项目为王”,围绕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千亿级产业链,制定重大项目、关键协同配套项目和补短板项目清单,按照“三个一批”(集中签约一批,集中开工一批,集中投产一批)工作要求,强化要素保障,抓好滚动实施,加快聚链成群,提升集群竞争力。
(三)强化政策引导。利用现有产业政策、专项扶持资金等,着力支持集群和产业链重点企业、项目、载体平台等。引进省级各类产业基金,加快我市产业发展基金设立,破解集群发展中的项目资金难题。优先支持电力装备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鼓励各地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特色产业链条。
(四)形成推进合力。实行市县联动、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各地要高度重视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建立相应的联动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加大推进力度,抓好工作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包领导,细化任务措施,严格责任落实,加快推进工作。大力培育集群促进机构,积极发挥各类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作用。加强对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的交流推广与宣传报道,营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