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供应链是我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如何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大省广东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1月20日,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围绕补链强链,《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切实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面对新一轮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变革调整,广东将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重要工作,探索实施了"链长制"、制造业"六大工程"、"广东强芯"工程,统筹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等系列举措,在打通产业链堵点、难点上取得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高于全省GDP增速,其中,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支撑作用凸显。
受访专家认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广东作为制造业发展排头兵,产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但同时也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只有系统性解决产业链供应链结构性问题,才能推进制造业质量、效率变革,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强化基础研究,畅通产业链“堵点”
作为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集群化发展已成为广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0年9月,广东发布《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谋划推进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亦对此重点部署,提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用好“制造业投资十条”政策,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加快建设广州华星光电T9、揭阳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在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看来,广东坚持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也就意味着坚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国内外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战略定力才有创造发展新动能的基础。”
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4.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产量增势良好,其中,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56.5%,集成电路增长30.3%,新能源汽车增长155.6%。
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从数据看,除了传统产业存量,新经济所带来的增量收益对经济带动作用明显,这得益于广东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支持新经济新产业发展,也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广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解决“卡脖子”问题是关键。对此,《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强化基础研究与创新。
广东将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强调在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中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根据工作部署,未来每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至少将建设一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或制造业创新中心。
对此,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战略性产业集群和创新中心的协同将有效推动广东稳链固链强链。“‘强链’包含很多内涵,比如数字化、高端化、科技化等,而目前我们的短板就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要想在这方面实现突破就必须要重视基础研究。”
比如对于芯片产业,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便提出,将高质量建设“广东强芯”工程“四梁八柱”,加快广州粤芯、深圳中芯国际12英寸线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领域项目,实施汽车芯片应用牵引工程。
林江也表示,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搭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能够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层面的难题,打破区域界限,改变同质化倾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运转。
“集群化发展已不仅仅是地理聚集,而是资源要素的流动与重构,甚至包括对产品需求的精准投放,广东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势,推动实现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与政府良性互动,探索建立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林江说。
发力数字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也成为广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林江表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其中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塑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数字化转型能够使企业生产流程透明化、可视化,也能够进一步降低沟通交易成本,从而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提质增效。”王理宗说。
从实践看,近年广东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初现,目前全省已累计推动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一批企业借此减少生产成本、创新产品模式、提升竞争优势,初步形成带动示范效应。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22年广东将继续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普惠性“上云上平台”,探索推广一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应用场景,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广东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王理宗指出,目前,受创新资源配置不均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成本优势逐渐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大部分中小企业离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
“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目前仍存在数字化意识不强、人才不足、能力不够等问题。”王理宗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迟缓除导致自身管理水平落后、竞争力减退外,还会影响供应链运转效率,阻碍产业整体现代化水平。
王理宗建议,首先应成立省级企业数字化转型基金,用于补贴企业数字化转型,地市层面应成立企业数字化培训中心,专门为企业数字化提供培训。由省政府出资创立一所专门为数字化产业发展服务的,培养各种数字化人才的“广东数字大学”。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小升规”支持力度。
对此,林江分析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专精特新企业的重点培育也意味着其在补链强链,突破“卡脖子”问题以及吸纳就业等领域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专精特新企业往往在细分领域表现突出,让专精特新企业在市场上‘被看见’,既是为中小企业发展树立模板,也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合互促,推动产业链做大做强的首要步骤。”林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