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官方公布了一些重要经济数据,中国2021年第三季度GDP增长4.9%,略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受到天气、电力、原材料、政策等多因素影响,导致第二产业增速放缓。9月及10月的制造业PMI均低于50%,处于荣枯线下方,这是否说明制造业景气度开始回落?首先我们分析制造业PMI下移的原因,短期受突发因素干扰,长期受产业结构影响。
三季度全国各个地方停电、限电的现象,相信大家仍然记忆犹新。为何停电限电?我国目前仍是以火力发电为主,新能源发电为辅。当前正处于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三季度煤炭库存处于历史低位,光伏及风力发电尚不能完全解决企业用电问题,且今年也是众多产业的扩张期,对电力的需求更胜以往。短期的供不应求致电力供应紧缺。在此背景下,各地方密集出台政策,限制高耗能企业开工率,甚至关停部分高耗能企业,如此,导致制造业PMI数据的下滑。所以说,只要电力的问题解决了,短期的扰动因素也就消除了。近几周随着煤炭价格下行,我国煤炭库存量显著提升,煤炭发电量供应起来了,企业有电可用,生产数据也就上去了,相信11月制造业PMI也将显著回升。
短期的困扰解决了,那长期的问题呢?
自今年开始,PPI与CPI剪刀差不断扩大并创出新高,价格传导不畅,令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不均,甚至部分环节不仅不赚钱,反而持续亏钱。长此以往,企业的开工意愿开始降低,产业链必然会经历阵痛期。就拿今年最火的新能源赛道--光伏来说。十四五规划重点提到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要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如此测算下来,2021-2025年,国内光伏每年的新增装机量大约就是85GW,2025-2030年均新增装机140GW,2030-2060年均新增装机超300GW。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策规划,让光伏产业持续高景气,二级市场上众多光伏股票也是不断走牛。
但从行业真实数据来看,2021年1—9月,全国新增光伏装机量仅25.5GW,3/4的时间,完成了不到一半的装机量,可以说是严重低于预期,且相比于2020年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抢装潮。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原因就是我上文所说的行业各环节利润分配不均。光伏整个产业链主要是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前三季度整个利润端,基本都集中在上游的硅料和硅片环节。而中游的电池片和组件,竞争格局不太好,行业壁垒也不高,且面对下游电站客户,议价权不高,因此成为了两头挨打的环节,所以我们看光伏组件和电池片企业的半年报及三季报,基本都不太好。正因为不赚钱,所以组件企业干脆就不生产或少生产了,下游电站的需求得不到保障,新增装机的预期目标也就难以完成。
进入四季度,随着15万吨硅料产能投产,硅料及硅料价格开始松动,下游电站的让利,驱动组件开始涨价,从1.7元/W最高涨至2.0元/W,产业链的利润开始逐步由上游传导至中游,组件企业开始赚钱了,开工率自然也就上来了,下游电站也能够拿到足够的光伏组件进行装机,完成政策目标。整个产业链利润链条传导顺畅,各方合作共赢,行业才能良性发展,制造业方可复苏。
其实不光是光伏行业,新能源汽车、电力、化工等行业同样如此,之前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暴涨,中下游制造企业面临非常大的成本压力,这也压制了企业的有效需求,随着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针对大宗商品采取了新一轮措施保供应、限价格上涨,大宗商品给中小微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预计会有所缓解。
另外,从宏观层面来看,流动性缩减,也将压制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促进制造业的复苏繁荣。目前美国迫于高通胀压力,已在11月3日提出缩减购债计划,每月缩减150亿美元数额,直至2022年6月结束QE。按照历史规律,美国tapering结束之后,就将开启加息周期,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明年将加息2次,这将持续压制大宗商品价格,直至回归合理水平。从国内政策来看,货币政策端:11月8日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如期落地,1.75%的利率也让众多企业大松口气。今年4月份定向降准政策,也实现了对中小制造企业的精准灌溉;财政政策端:自11月1日起,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至明年1月申报期结束,预计可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2000亿元左右。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双轮驱动,帮助国内制造业恢复扩张,相信在这一套政策组合拳下,不少制造业中小企业将迎来困境反转,只要熬过了这个最艰难的时期,我国制造业必将加速复苏,再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