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到2020年,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的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日前表示。
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体现在多个方面。根据工信部数据,在体量方面,2012年到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在体系方面,我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在竞争力方面,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工程机械、高铁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
中国制造业为何能够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中信证券首席IFCC分析师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从发展阶段上看,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居民消费市场的需求都十分旺盛,制造业需求空间广阔,占中国GDP的比重仍然较高,而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第二,制造业的核心之一是劳动力,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最优质的劳动力市场。第三,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逐步上升,制造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第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的长期发展,推出各种有利政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首先,中国制造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产品从试产打样到批量生产的全过程。第二,减税降费推动中国制造业持续发展。第三,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大量新兴电子消费品、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市场需求推动供给产生。
中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离不开制造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肖亚庆此前介绍,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去年的15.1%;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8%提高到33.7%,2020年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化解过剩产能取得重大成果。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到47.1%。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4G网络,截至今年8月底,5G终端连接数近4.2亿。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截至6月底,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3.7%和73.7%,比2012年分别提高29.1和24.9个百分点,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了50%。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十分强劲,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这必将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撑。”肖亚庆说。
明明表示,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短板。一是高端制造业占比偏低,半导体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导致电子产业链中部分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二是不同规模制造业企业的分化较大,中小制造业企业经营压力大,应对冲击的能力不强。三是制造业乃至中国经济对传统制造业、高耗能制造业的依赖性较强。
“因此,一要加强高端制造业领域人才的培养,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二要针对中小制造业企业采取结构性的财政货币支持政策。三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新能源行业。”明明进一步分析。
盘和林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我国制造业在产业链关键节点还有研发短板,比如芯片材料、高端芯片制造、芯片制造设备、EDA等。下一步,要释放知识产权活力、激发技术创新热,通过专利释放、知识产权保护来提高技术研发积极性。同时,对产业链中的关键节点或短板进行集中科研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