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制造业高端人才“千企智造·智汇行动”再次结出硕果。广东魔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成功引入了一批亟需的高端专业人才。包括格力、美的、广汽等知名企业在内的4700家制造业企业参与,释放1.23万个岗位,技术研发人才占比超五成。
“千企智造·智汇行动”是我省制造业人才建设工作的一道缩影。近年来,广东紧紧围绕制造强省建设积极开展产业人才工作,率先出台专项政策,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发展制度
培育制造业人才,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是关键。
去年8月,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强化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广东打造总量超过1350万人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初步构建起与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具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制度体系。
《意见》以人才集群与产业集群相互促进为主线,以夯实制造业人才基础、开发急需紧缺人才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为动力,为我省人才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
其中,政策创新提出培育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聚焦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大力培养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培育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卓越工程师、工业设计师和质量标准领军人才。
去年10月,广东高起点培育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全省着眼于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支持企业引进培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驱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和提升产业链水平的高层次人才。
在高端人才支撑下,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1—8月,广东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6%,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74.6%,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82.3%,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90.1%。
发挥制造企业“引才育才用才”主体作用
去年至今,广东省制造业高端人才“千企智造·智汇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活动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力量,支持制造业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包括格力、美的、广汽、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在内的4700家制造业企业参与,释放1.23万个岗位,开展地市引才专场6次,对接高端人才数量达54417人,精准定向引进企业急需紧缺人才1374名。涵盖智能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领域。其中,技术研发人才占比约55%,经营管理人才占比约31%,高技能人才占比约14%。
“行动很及时,效果很好,帮助我们解决了缺人才的燃眉之急!”魔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广东还大力开展线上线下人才招聘服务。以我省高成长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供需对接效率为突破口,累计开展70余场次线上直播带岗活动,5场次线下“专精特新”企业校园招聘活动,提供优质岗位超过12.3万个,达成就业意向大学生1.3万余人,缓解企业招人难、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此外,支持产业人才职业能力提升。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人才培训,2018年以来免费培训中小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3.7万人次以上。重点面向战略性产业集群,实施“十万”数字化产业工人培训工程,联合人社部门推进百万工人技能提升行动计划,预计“十四五”期间年均培养培训100万名技能人才。
打造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高地
广东围绕产业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搭建平台载体,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人才集聚高地。
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集聚人才。广东创建柔性及印刷显示、高性能医疗器械2个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2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吸引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团队和专业人才参与研发建设,打造了以企业为主体、联合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相关资源的跨界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其中,支持广东工业大学与广州国家IC基地、大湾区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等深度合作,建立“校企联动、引企入教”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学院,把粤芯半导体、海格通信等行业重点企业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了上千名集成电路产业亟需的复合型人才。
打造活动赛事品牌扶持人才。连续5年举办“创客中国”广东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10000多个优秀创新项目参赛,并坚持跟踪服务参赛项目。截至今年9月,50强项目中有83%已在我省实现产业落地,36%与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24%获得融资,融资金额超11.9亿元。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产业人才工作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谋划推进。加紧谋划出台广东省制造业人才“十百千万”行动方案,紧密对接战略性产业集群需求,推动各地立足本地产业集群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引进优秀产业人才,营造产业人才发展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支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健全完善全省工信系统产业人才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