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中国基本盘·首届中国制造业领袖峰会将在东莞正式展开。
选择东莞,不止因为这是一座以制造业立市的城市,更因为在内外交困的2021年,它以“双万城市”的卓越成绩,为无数制造企业探明方向。
千“万”人口: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莞常住人口达到1047万,位居中国特大城市第二名。
“万”亿GDP:2021年上半年东莞生产总值达5000.11亿元,同比增长12.0%,有望在今年迈入万亿GDP俱乐部。
对东莞而言,这既是新起点,更是一个全新的坐标。
01.过去:自下而上的“世界工厂”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东莞,是世界制造之都,无数产品由此制造,凭借造得好、造得快、造得便宜,被称为“世界工厂”。
但早在1978年以前,东莞还都属于农业县,农业劳动力占80%,工业产值占比不足三成。
改革开放以后,东莞的工业才得以发展,尤其是广深高速公路的开通,大量产业顺利在此落地。
与众不同的是,东莞的制造业并非人为规划而来,没有任何人的指令,就这么发展起来了。而它所做的,不过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
所谓的“三来一补”,即以“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为主的代工产业,当时香港和台湾大量低技术含量的工厂,将这些需求转移至东莞,而它们所看上的无非就是这里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
据社会学家费孝通调研显示,1988年香港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为3000港元,相比东莞工人每月300元的薪资,相差10倍之多。
这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台商乃至欧美国家等外资相继涌向东莞。
在诸多电视剧中,我们时常能看到温州、义乌等地商人敢打敢拼的形象,而在东莞工业蓬勃发展之时,东莞人无不如此,不少产业就此在每个镇、每个村中生根发芽。
这也造就了东莞独特的聚集效应,不止有部分产业的全套供应链,更是遍地开花,虎门的服装、厚街和大岭山的家具、长安的五金模具……这被经济学家何帆形象地称之为“多核城市”。
一个农业县,一步步成长为“世界工厂”,东莞的内核,正源于这种自下而上的力量。
02.现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先进制造之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东莞面临的挑战不断,金融风暴、制造业转移、贸易摩擦……不断挤压着东莞的发展空间。
但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东莞,具备独一无二的抗风险能力。
在大众如火如荼谈论数字化转型的当下,智能工业机器人早已在东莞工厂担当主角。
2015年,东莞就出现了首个“无人工厂”,其10条生产线全部升级成机械手臂,原先厂里的650个工人,由此缩减至60人。
这一成功实践在2016年借由“机器换人”措施全面铺开。据广西大学张娟研究显示,至今,东莞已减少用工20万人,产品合格率也从“无人化”前的86.1%,提升至90.7%。
不止如此,东莞还是“智造工厂”的先行者。
比如东莞徐记食品的无人生产车间,手工记录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每个生产环节信息的自动“上云”,实现了对产品质量、关键设备数据的实时监控。
再比如合通科技搭建的共享工厂产能的“云工厂”平台、虎彩印艺打造的提升5倍产能的“5G智能产线”、慕思寝具的数字化营销模式……都是东莞在探索“智造工厂”中的成功样本。
除此之外,东莞还在大力扶持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行业,为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先进制造之都”成为东莞的下一个坐标,为此它还提出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全新定位,这也是支撑东莞“双万城市”的底气所在。
03.未来:中国基本盘的微观载体
自下而上的底层力量,是东莞持续发展的基本盘,而以东莞为代表的制造业,则是中国的基本盘。
2021年10月15日-16日,中国基本盘·首届中国制造业领袖峰会即将在东莞举办。
在这个制造业中心,我们邀请了杨学山、董明珠、吴晓波等20+国内一线行业专家与制造领军人物,聚焦中国基本盘,共同探讨供应链、新产业、新基建、数字化转型等重大命题,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制造企业发展点亮方向。
与此同时,我们还特别设立年度数字化转型大奖,分别为领军人物、赋能企业、标杆工厂,以此挖掘出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真正通过数字化转型创造价值、保持创新活力,并对产业升级产生积极影响的领先企业,引导中国制造企业更好地进行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是“中国梦”的微观载体,而制造向实,仍需自我革新与升级,如此才能实现工业强国战略。
在这座浓缩了中国工业发展升级历史的城市里,我们希望与你共同开启中国制造的新起点,探寻中国制造的下一个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