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7152249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热门话题正文

中国制造业,将在四季度迎来最煎熬的拐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30 浏览次数:479

中国控制疫情最出色,按道理说中国制造最先受益,尽管这一逻辑总体上得以兑现,但距离我们当初给出的预期又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闲闲财经最近一年多来持续关注中国生产制造业的生存状况,可以说,咱家跟他们一样煎熬了一年多。


中秋期间跟一个开工厂的同学通电话,听他口气就感觉生意不尽人意,要知道,他的下游客户就是A股上市公司,就连他们日子都比较煎熬,制造业整体状况可见一斑了。


当然了,咱家之前也有心理预期,因为8月份财新中国制造业PMI跌破了枯荣线,这是自疫情复苏后的首次。


9月份财新中国制造业PMI最新数据已经出来了,相比8月份有所回升,刚好落在了枯荣线上;而官方9月份的制造业PMI值,则是疫情过后首次跌破枯荣线,为49.6!


也就是说,无论是官方和财新网8、9两个月的数据显示都不景气。9月份又有新的因素,煤炭、燃气价格高企,拉闸限电因素扰动,对于制造业来说,仿佛又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中国制造业,将在四季度迎来最煎熬的拐点

2020年下半年,由于我们率先控制住疫情,全世界制造业订单蜂拥而至,致使很多企业订单供不应求,甚至迁走的工厂又打算搬回来了,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制造业再次腾飞之势,不可阻挡。


然而,问题接踵而至,人民币在2020年下半年一路飙升,一口气升值了接近11%左右,外贸出口企业汇兑损失巨大,出口占比高的外向型企业,直接将当期利润拱手让人。


2021年第一季度,很多企业迎来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然而,好景不长,二季度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飙升,迅速推高成本,企业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再现。


当迈入2021年三季度的时候,结构矛盾进一步突出,下游已经无法有效传导上游高企的原材料价格,致使各产业链处于“僵持”阶段。说白了,制造业已经不愿意为高企的大宗商品价格买单,所以,8月份的财新中国制造业PMI跌破了枯荣线。


当然了,制造业有顾虑也是有原因的,一边是高昂的上游价格,一边是居高不下的运费,并且一度出现了有钱你不一定能够运得出去的局面!


忙活了一年多,一度为雪片般的订单狂喜,最终,竟然都是为他人做嫁衣。


抛开上述关键因素之外,芯片遭遇卡脖子,汽车芯片缺货,对整个生产制造都造成严重的冲击,可以说,中国制造在过去一年多,有点“手忙脚乱”!


那闲闲财经为何判断,在2021年的第四季度将会迎来最煎熬的拐点呢?

中国制造业,将在四季度迎来最煎熬的拐点

因为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已经出现了拐点:


其一、运费


在行政干预下,海运价格已经不会再涨了;9月26日交通运输部回应货柜短缺,“一箱难求”的情况,已经得到缓解。


尽管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8月份财新中国制造业PMI跌破枯荣线之后出现,也并不值得庆幸了,毕竟行业景气度已经不再!


也就是说,在生产制造端主动放慢节奏后,货运出现了转折点。对于已经涨了N倍的海运价格来说,即便可以轻松拿到货柜,生产制造业的利润仍然被大幅侵蚀。


从这一逻辑上来看,随着运力的增加,以及与制造企业之间的博弈,运费回归到合理价格,仍需要一段时间。


未来几个月,恐怕是修复的时间窗。

中国制造业,将在四季度迎来最煎熬的拐点

其二、大宗商品价格


随着美联储缩减购买资产规模预期越来越真切,基本金属价格触顶概率加大,而第四季度的整个走势大概率将会是震荡走弱的局面;而如油气、煤炭等商品价格,恐仍维持高位。


总体上来看,相关商品价格,仍将制约生产制造业的成本。但长期来看,闲闲财经认为,4季度将迎来成本端最煎熬的拐点。

中国制造业,将在四季度迎来最煎熬的拐点

其三、汽车芯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9月30日发布的观点认为,汽车缺芯峰值已过,但传导至汽车终端销售还需要3-5个月。


这也基本合法我们之前的判断:汽车缺芯问题预计将在2022年第二季度全面得到解决。既然是“缺芯峰值”已过,也就是说,汽车制造业在当前或者第四季度,正在面对他们的“至暗时刻”。


以上观点,是针对中国制造业主要面临的棘手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的,中国控制疫情方面,可以说交出了一个完美答卷;而中国制造在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前,在应对汇率、大宗商品价格、运费、芯片等诸多问题面前,显得力不从心,这个答卷跟控制疫情相比,甚至有点不及格了。


这当然不是中国制造业一个行业所能应付得来的,汇率、大宗商品价格,跟美元霸权有关;芯片短缺,跟我们对产业链不能掌控有关;运费高企,这个有待讨论。


在2020年,我们提出了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一提法的初衷,恐怕也跟这些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关。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便以上变量在2021年第四季迎来了拐点,但仍会有新的变量会出现,那就是随着全球其他国家疫情后经济复苏,全球集中砸向中国市场上的订单优势,恐怕已经不再有了!


这样倒逼中国制造业,需要转道竞争,一年多的穷忙活之后,留给我们思考的地方很多,只有不断创新,占领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才能不至于出现如此被动的局面。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