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广东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已经初步形成“一核一带一区”的制造业协同发展格局,为在新时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近期印发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是制造业领域唯一的一个“十四五”省重点专项规划,在世界格局正历经百年未有之风云变幻、国内国际发展环境更加严峻复杂的背景下,《规划》进一步转变制造业发展思路,准确把握产业发展重点趋势和方向,对未来五年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引。
定位目标站位高远,清晰指明发展方向
一是提高政治自觉和历史自觉,力争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十三五”时期,广东加快制造强省建设,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全球制造业中也处于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跃升阶段。广东制造业规模实力全国领先,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创新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为全国首位。“十四五”时期,《规划》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瞄准国际先进标准和世界科技、产业发展前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出努力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四个发展定位。
二是强化使命担当,全方位谋划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标。围绕四大发展定位,《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制造强省建设迈上重要台阶,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展望2035年,制造强省地位更加巩固,成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和主阵地。同时,在规模实力、创新驱动、质量效率、“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六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为未来五年的广东制造业发展路径作出了明确指引。
产业方向层次分明,精准支撑经济增长
一是巩固提升“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有效发挥“稳定器”的基础支撑作用。广东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制造业基础雄厚。在当下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国际供应链矛盾凸显、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具有规模优势且稳定增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稳定器”,对扎实做好经济稳增长工作至关重要。《规划》立足全省各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基础,对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等十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的发展重点进行了统筹安排,为产业重点发展细分领域和布局指明了方向,对稳固产业链地位和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布局谋划“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制造业发展打造强力“助推器”。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创新融合的背景下,数字时代加速到来,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现代产业体系加速重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选择。《规划》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沿,布局谋划了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等具有前瞻性、科技创新水平高、增长潜力大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引导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打造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加速推动重点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换道超车、并跑领跑发展。
三是发挥未来产业“加速器”作用,抢占产业战略制高点。未来产业作为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而形成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往往具有巨大的全局带动作用和重大的引领作用,它既是影响未来发展的先导产业,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在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急需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谋划布局,积极做好未来技术储备和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发挥未来产业“加速器”作用,培育催生出更多支撑未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规划》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主动谋划培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未来产业,提出在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超材料等数个领域,进行技术创新,推动跨界融合,这对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未来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工程实施重点突出,着力增强发展动能
《规划》以“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为切入点,着力攻坚克难,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行突破,奋力开创建设制造强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抓住关键领域进行创新突破。“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我省制造业在一些关键核心领域仍受制于人,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规划》通过部署实施“强核工程”,以提升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进一步强化制造业发展根基,建设完善的制造创新体系,集聚制造业高端创新资源,持续提升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是瞄准产业链升级方向提升竞争力。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全球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危机。抓好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是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合作、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全球产业链的区域化特征进一步凸显的背景下,《规划》通过“立柱工程”和“强链工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广东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分工中的话语权,并对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方面作出了明确指导,为提升广东在国际产业链重构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是统筹优化布局加强区域协作。广东作为我国制造业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建设过程中承担着特殊使命。推动形成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制造业空间布局,是构建“一核一带一区”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制造强省的重要任务。广东各地在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促进地区间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路径,但在破行政区划限制,协调各方利益、统一发展认识等方面依然存在部分难点,要做到统筹兼顾,围绕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等确定符合其发展方向的产业领域并非易事。《规划》通过实施“优化布局工程”和发布星级图来区分展示各地产业发展领域重要程度,简洁明了地展示了各地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为省内各地制造业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特色产业优势,促进全产业链深度协作,提供了科学引导和政府决策支持。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产业新生态。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规划》实施“品质工程”和“培土工程”,对标一流标准体系和发展环境,全力打造广东制造金字招牌,构建国际一流制造业发展环境,全面营造制造业发展新生态,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茁壮成长的沃土。
整体来看,《规划》紧密结合广东省各地制造业发展实际,有机衔接了国家、省的最新发展战略,站位高远、逻辑严密、内容丰富,为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要切实抓好《规划》落实,加快促进广东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转变,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