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具备消费升级和经济规模大、产业配套全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成本快速增长、国内市场体制机制不健全等挑战,需要着力优化环境,促进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的核心是制造业升级。也就是制造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是企业不断提高成本、效率,提升创造价值能力的过程。
一、产业升级的核心是制造业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呈迅速赶超趋势,生产规模持续增长。2010年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到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近3.6亿美元,比美国高63.3%。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份额稳定提升。2009年,我国的出口总额占国内GDP的24.1%,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反映一国制造业整体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出口产品质量,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排名每年都在提升,目前虽接近澳大利亚等中等发达国家,但我国的产品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实现产业升级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
2012年我国第二产业比重下降,首次低于服务业比重,出现了历史上从没有过的转折性变化。从主导产业变化来看,2012年以来不少重化工业产品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产量增长接近峰值或进入平台期。我国己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我国也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
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实现产业升级。工业化后期,主导产业由资本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换,以汽车、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高加工度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后工业化阶段,人们对休闲、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的需求增加,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转向以服务业为载体的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
从我国整个工业化进程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呈现出农业→纺织、服装等轻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资本密集型产业)→高加工度制造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的变化轨迹。要实现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跨越,实质上就是要实现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的跨越,就是要实现从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向工业化后期的高加工度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我国必须发现与培育新的生产要素,促进产业的根本转型升级。
三、新工业革命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重要机会窗口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每一轮产业革命都带来了主导产业的更迭和现有产业的全面升级。新一轮工业革命对当今全球产业的影响将更为深远,并将为我国的产业升级提供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群体性突破,带动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互联网+、增材制造等多种技术都在迅速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结构呈现了三个阶段的升级,每次消费升级都会带来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一是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以“吃、穿、用”为主;二是从21世纪初到2011年,消费开始向以“住、行”为主升级,并带动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三是2012年至今,传统的“吃、穿、用、住、行”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的需求升级转换阶段。我国消费升级仍然是产业升级发展最重要的新动力。
四、我国制造业升级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制造业综合成本快速攀升,国际竞争力相对减弱
随着劳动力数量红利递减、生产要素成本提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近年来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越南、柬埔寨等低成本国家转移。如优衣库、耐克、富士康、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开设新厂。
(二)、消费者对国货信心不足,需求潜力不能发挥
近年来,我国产品数量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拉动能力已经明显减弱。但居民对消费品质量提升的需求正在不断显现。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境外购物快速发展,且境外购物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粮油食品和服装鞋帽等传统产品,说明国内产品的质量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市场信心不足,可能导致消费需求不能顺利转化为对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关行业可能陷入低质量陷阱的“囚徒困境”。虽然我国制造的质量稳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提高,但在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还是不足。
(三)企业创新能力难以升级,仍然有待提高
经济发展进入一定阶段后,会更多地面临先发国家设定的技术与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等,这就迫切需要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政府主导、跟踪为主的科技计划体制不利于前沿创新。我国现有的科技评价体系、科技资源管理体制也不支持前沿创新。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惯性,以及地方复杂的执法状况和执法力度,仍然存在保护不力的情况。这种情况,制约企业加大研发的投入。
(四)、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还面临很多障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没有完全形成
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是促进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制。目前,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仍存在不少障碍。一是区域市场一体化程度不够高,资源和生产要素难以在不同地区间顺畅流动。一些地区仍然对其他地区产品进入本地市场设置各种各样的壁垒;二是不少行业的垄断程度仍然较高。特别是在重要的交通、能源、电信、金融等基础产业领域,导致社会资本难以进入,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
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一)、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创建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奖优罚劣的外部环境
一是坚持加强政府监管与服务,深入推广在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服务业开放、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的制度创新举措,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维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侵权活动,保护创新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严格企业运行监管标准,发挥质量监督、节能环保、安全生产、规范用工等对企业的约束作用。
(二)、大力优化完善市场秩序,重建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发挥需求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引领和拉动作用。一是开展一系列整顿市场秩序的专项活动,加强市场质量监管力度;二是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创造消费者“放心买”的制度环境。
(三)、构建更加广泛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用开放促升级。进一步加强国际收支平衡管控,不仅总量要平衡,更要注意对敏感国家的区域收支平衡,要和贸易伙伴国合作共赢,争取更大的国际支持与合作。
(四)、着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
一是要加强在教育和研发方面的改革与投资,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加强对智能制造、“工业4.0”等最新潮流和发展方向的跟踪研究,通过示范和补助等多种措施支持示范企业发展;三是坚决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和创新能力。
我国的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原始创新不够,新工业革命在不少领域削弱了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但我国具有深度参与新工业革命的足够信念,且具有有利于新工业革命潜力产业升级释放的广阔市场空间,达到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产业技术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