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6981355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分析预测正文

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制造业要打破哪些创新壁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27 浏览次数:551

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会出现哪些深度调整,双循环格局下中国产业链安全与提升抗风险能力如何提升?在7月23日举行的中国智库论坛暨2021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年会上,一场讨论围绕这个话题展开。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认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表现为产业链本土化、供应链多元化、产业分工区域化三大趋势。

王昌林表示,中国的市场规模、产业体系、人力人才资源、基础设施等综合优势和超大规模优势突出,“世界工厂”地位短期难以被替代;但同时,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制造业基本盘面临“松动”风险。

“下一步应把稳定制造业和稳固产业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稳定两个比例关系,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28%左右,制造业内部高中低产业保持合理比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积极培育新支柱,加快发展壮大新动能,在变局中开新局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王昌林说。

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唐杰则指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高收入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能够生产复杂产品,“双循环”就是要构建一个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高技术部门复杂的全球价值链活动的高度密集,研发和其他技术投入促进了产品内部的专业化和全球生产网络的扩展。

唐杰解释,生产过程分割成不同的层级,从产品之间扩展到单个产品的生产阶段,极大地扩展了国际交换和分工的深度和范围,为国际交换创造了新的比较优势。他还指出创新要素会因共享学习匹配及邻近而集聚,核心城市群就是城市间因规模与分工构成的城市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黄群慧从全球化遭遇强势逆流、全球经济治理规则博弈、科技和产业创新呈现出加速“革命”新局、应对气候变化与碳减排等四方面分析了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驱动因素。他建议,构建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创新生态;充分发挥竞争政策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的基础性作用;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逐步探索适合不同企业的向高附加值环节拓展的产业链水平提升路径,包括生产者驱动路径、购买者驱动路径和“隐形冠军”驱动路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认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提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该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努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第二是提升中国产品的出口质量,第三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第四是要做好产业集聚,第五是重视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余淼杰强调,目前全球化的基本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生产的贸易化和全球的地区化也没有改变,原来依靠WTO框架的全球经贸格局,可能逐步演变为以欧盟为中心的欧盟经济圈,与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自贸区,以亚洲为中心的东亚自贸区三足鼎立,但是三者是紧密联系并非孤立发展的。

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认为,新冠疫情后的世界供应链安全与韧性建设成为新挑战,全球供应链阻断的风险加大。“必须加快国际空运、海运、多式联运网络建设,加快5G、北斗、区块链、AR仓储应用等颠覆性技术应用,在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建立低碳物流和绿色供应链体系。以增强中国国际物流韧性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王国文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马名杰建议,应该围绕提升科技要素配置效率、主体能力和活力,深化长远性根基性的科技体制改革,促产业优化升级和安全可控。

马名杰指出,重点要处理好成熟技术突破和前沿技术突破、安全可控与开放创新、自主化与全球化、“集中力量办大事”与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下的科技体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等几对关系。

“在政策思路上,要适应从跟踪模仿向加速追赶和引领创新的转变,在政府作用上,要有效打破创新壁垒,营造更有活力的创新环境,从选择性政策转向功能性政策,在创新资源配置上,要处理好‘补短板’与‘拉长板’的关系,在政策手段上,要增强政策设计的合规性、科学性和开放性。”马名杰说。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