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C行业切入,近年来进入钣金、锂电等行业,作为深圳激光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海目星近年来快速成长,尤其在锂电行业增速迅猛。“我们搭上了顺风车”,海目星总裁特别助理、战略企划部总负责人黄健宏告诉本报记者,激光企业要发展,就得抓住新兴市场机会,结合行业技术路线迭代的需求,融合智能装备企业的应用技术进行制程工艺创新。
激光对装备行业的改变有多大?黄健宏举了锂电行业的一个例子,极耳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锂电池电极片极耳过去是用五金模切进行加工的,这种工艺会造成模切模具大量磨损,每天需要停机维护,生产、维护成本居高不下。“机械冲切就是一把刀不停上下,它总有极限,生产速度很难进一步提高,就像跑步一样,两条腿的频率再高也难有进一步突破”,他说,激光切割是通过一束光打过去,通过能量传递而不是机械完成切割,既提升了速度,又降低了磨损,还解决了后续金属毛刺等一系列问题。以激光五金切割为例,传统工艺切割每分钟可以完成30米,用激光切电极片可以带来速度的成倍提升,现在每分钟已能切割超过90米,“这种跨行业、跨维度的解决方案让整个装备制造在短短几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智能制造的创新,企业本身产品创新是基础,创新能否变成产品,还要跟设备、材料厂商一起共创,才将实验室原理和设计变成可规模化量产的产品。黄健宏认为,激光企业最重要的是要跟目标行业的工艺制程去匹配,“我们卖的不仅是一个设备,而是如何利用这个设备,帮助制造企业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我们销售的是工艺制程解决方法”。
以激光切割极耳这一应用为例,2014年左右 ,欧洲装备企业开始在实验室使用激光替代传统工艺应用到锂电行业,但这种创新工艺一度在中国的行业内无法落地于我们规模化量产制程上。海目星当时判断,国内锂电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于是与国内锂电龙头企业合作,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应用工艺进行突破,解决了激光应用于规模化生产的问题。伴随着锂电行业的发展,海目星也迎来了爆炸式增长的机会,目前已经成长为国内激光切极耳的最大供应商, 更是唯一出口北美规模化生产装备的中国激光切极耳的供应商。
激光器如何实现国产替代一直以来就是本土企业绕不开的话题。黄健宏告诉记者,2008年成立之初,公司就意识到,必须在自有光源方面进行投入。经过引进专业团队,大量的研发投入和科研技术沉淀,申请了不少的专利,规模化产出海目星自主品牌的小功率激光光源,并直接使用在海目星各类精密激光加工设备中。其中海目星自主光源在3C行业的激光应用装备上已经大显身手,获得国内外一线品牌大客户的长期批量采购。
根据年报显示,海目星2020年营收13.2亿,同比增长28.1%,增幅连续4年保持在25%以上。谈及未来的发展,黄健宏说,海目星仍然会根据未来行业发展需求,紧跟高速增长行业,“泛半导体如光伏,直显等新型行业未来的增长率非常之高,我们会给予关注,并把自己的特色,即精密激光加工的工艺制程开发能力发挥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