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7161744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国内资讯正文

观察|全球制造业新竞合 智能制造成关键引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26 浏览次数:520

制造业竞争新格局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始终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所在。强国的崛起均因其工业水平的提升,以强大制造业占据全球竞争的主动地位,以强大制造业支撑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

我们可以从上世纪的四次制造业迁移探究全球制造业格局的演变。一是从上世纪初英国将过剩产能转向美国;二是上世纪中叶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向日本、德国;三是六七十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最后是八十年代初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耗能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正是在最后这一次迁移中,中国于20世纪末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高潮,201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向在雁阵模式下继续转变,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随之加快向国外迁移的步伐,如纺织、服装业向南亚、东南亚国家转移。

同一时期内,在资源禀赋、政经关系、技术发展、外部冲击等因素的推动下,世界制造业呈现出新的格局。国机集团、沃尔沃、佳通轮胎等博鳌亚洲论坛会员企业在世界各地完善发展布局,推动技术变革,努力探索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竞争中率先取得突破。

01 制造业新竞合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制造业格局首先发生的演变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有学者对比了2005年和2015年不同收入分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的占比情况。2005年,高收入国家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为74.5%,中等收入占比25.3%;2015年,高收入占比54.9%,中等收入占比44.8%。2015年后,这种变化逐渐趋缓。

20年的时间里,中国成长为“制造大国”:2000 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仅为6%,2010年升至19.8%,跃居世界第一,2020年占据约30%。

然而,中国距离“制造强国”的目标仍然较远。根据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等机构发布的《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中国与韩国、英国、法国排在第三阵列,位于第一阵列的美国,第二阵列的德国、日本之后。与排名靠前的国家相比,中国仍未摆脱规模拉动的发展路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另一个演变趋势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各国开启了新的竞合模式。

由于制造业空心化的现实和后发国家在制造业领域话语权的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各国纷纷出台工业战略路线图,包括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和“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工业4.0”、日本“再兴战略”以及韩国“制造业复兴蓝图”等。

这些战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跨国企业资本向本土的回流或转移,促进了全球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也同时促进了后发国家对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链安全性的重视程度。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日本和韩国近年来一直领跑亚洲。而位于雁阵模式尾部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东盟国家也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契机,凭借其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日益扩大的市场,致力于制造业转型。例如泰国发展高科技电子制造业,菲律宾重视提升劳务人员技术水平等。

在全球制造业角逐加剧以及贸易和产业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推行了“逆全球化”战略。与“逆全球化”相对的,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国际合作新范式。

自2013年提出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助力许多国家建成大量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在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战略共生下“新雁阵”模式的发展理念。

根据2016年出版的《工业化蓝皮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沿线国家中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有14个,中期的有16个,后期的有32个,处在后工业化时期的国家有2个。在制造业产能合作中,不同阶段的国家可以找到不同的角色定位,实现互补性合作。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中国经过20年的积累和消化,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全的汽车产业链。现在中国的自主品牌已经通过“一带一路”反哺亚洲甚至欧洲。

比亚迪已经在印度清奈、匈牙利科马罗姆、巴西坎皮纳斯设立新能源汽车与零部件海外工厂。上汽集团2020年在整车出口和海外销售了39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1.3%。在英国、荷兰、挪威、丹麦、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上汽的销量超过4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六成。

上汽集团总裁助理余德称,“疫情年几乎所有市场的下降都在20%-40%,但上汽的出口是上升的,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比2019年翻一番。”

观察|全球制造业新竞合 智能制造成关键引擎

02 科技革命新趋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迈入拓展深化阶段,各国制造业加速推进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力争在全球竞争中争取主动。

在智能化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这一场角逐中的核心驱动力。各国在高科技和未来产业领域围绕关键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争相角逐。

亚洲是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新一轮科技革命以来,亚洲主要国家或地区加速布局智能制造,其中包括日本制定的“新机器人战略”计划,新加坡的“国家人工智能核心”计划,印度发布的以智能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为核心的“印度制造”计划等。而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也在积极弥补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端人才吸引方面的不足,大力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绿色制造提倡的节能与环保理念是21世纪制造业必须直面的主题。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其中包括对传统高耗能行业的“瘦身”,以及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重”等内容。

此外,制造业服务化也是当前制造业发展趋势之一,包括服务作为产品的延伸和补充、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和企业转型为以服务为中心的组织三个阶段。服务业已经逐渐深入到价值创造活动中,成为制造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成为亚洲乃至全球制造业各领域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智能制造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涵盖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人工智能、3D打印等领域,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位于智能制造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也在各自领域展开了白热化竞争。

核心零部件是智能制造产业链上游的关键环节,也是各国企业寻求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在减速器领域,哈默纳科和纳博特斯克两家企业在行业内拥有绝对领先地位。哈默纳科基于数十年谐波减速器研究经验,以“整体运动控制”模式为企业提供高附加值模块化产品。而纳博特斯克则在RV减速机领域牢牢把控核心技术,拥有高精度、高刚性、小而轻的美誉。

占据手机图像传感器霸主地位的索尼正在拓展工业领域的产品应用。索尼最新发布的IMX661工业用传感器像素高达1.27亿像素,读取速度较前代产品提高了4倍,可应用于显示器和电子基板的生产检查过程、广域监控、航空摄影等各种工业设备应用场景中。

观察|全球制造业新竞合 智能制造成关键引擎

位于产业链中游的智能制造设备商纷纷探路转型升级,打造智能工厂。

以三一重工为例,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在行业内率先开启了智能化探索。早在2008年,三一重工就开始筹建被誉为“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的“18号厂房”,该厂房拥有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港口机械等多条装配线,于2012年全面投产。此后打造的昆山工厂“中心岛”、上海临港挖掘机智能工厂以及宁乡汽车起重机智能工厂等,也都是三一重工发展智能制造的缩影。

作为发展智能制造、打造智能工厂的关键,工业机器人也在近几年迎来了发展高潮。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报告,亚洲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发展最强劲的区域,2019年新安装机器人的数量约为全球的三分之二,其中,发那科、安川电机等亚洲企业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则是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累计安装量已经达到了78.3万台,总量亚洲第一。

在产业链下游,汽车、新能源、电子、金属加工、食品等行业成为工业机器人关键应用领域。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普遍以“智能汽车始于智能制造”为目标,在工厂中大量使用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自动化设备,实现制造全过程的柔性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LG电子在美国打造的洗衣机工厂采用了一站式整合生产系统,可以支持数分钟内变换产线的投产品类。华为开放了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将人工智能贯穿制造的每个环节。例如,在人工智能赋能后的华为松山湖基地,质检准确率由之前的传统机器视觉质检的90%提升至99.9%,质检人员效率提高了3倍。

新冠疫情下,全球工业市场收缩明显,制造业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根据Omdia的最新研究,2021年值得关注的五大趋势有转包和供应链多样化、云与边缘计算、软件和服务货币化、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以及绿色和可持续性。

随着全球制造业从疫情的重压下走出,各国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必将加剧。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引发了失业率飙升、企业破产、国家医疗体系崩溃等难题,也将在全球经济复苏后,重构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格局。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