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你可能买了很多东西,但是不知道它们都是由谁、在怎样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一场疫情让中国的消费者更加谨慎,选择物美价廉的厂货成为了最新的潮流趋势。
曾经大量依赖批发商和外贸订单的中国工厂也在危机后迎来了新的春天。在疫情带来的国际订单腰斩、工人复工困难等多重冲击下,工厂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拥抱源源不断的新客源。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把这一现象归结为中国人均GDP迈入1万美元台阶后的新气象,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年轻一代有了越来越强的民族自豪感,不再需要从高消费中获得价值认同和身份认同,让中国制造的“工厂直供”崛起。
疫情扇动了蝴蝶翅膀,一场对于制造业的“新贸易”变革正在默默发生。作为国内最大的B2B平台,1688既容纳了义乌小商品市场、海宁皮革城、广州十三行等传统批发城,也开始成为直播、社区团购等货物源头,链接全国各源头工厂,见证并助力了这场变革。
一个更智能的制造业未来在徐徐打开,虽然会变成怎样一幅图景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工厂们在这一轮拥抱数字化的浪潮中,展现出了敢于求变的巨大勇气和魄力。
在刚刚迎接“武汉解封一周年”后,《南方人物周刊》采访了众多厂长。过去一年,中国工厂经历了一次过山车般的体验。回看这段历程,可能感受最为惊心动魄的还是厂长们。
他们当中,有的是随着上世纪80年代民营经济崛起敢为人先的厂一代,白手兴家,厂里的一桌一椅都是努力的见证;也有的是得益于父辈的努力,如今凭借商业嗅觉和探索精神敢于创新的厂二代和厂三代。新冠疫情宛如给工厂踩了一脚急刹,大家在头脑冲击的那一刻,受到了一点震惊,以及危机教育,但很快重新出发。
那些大大小小的工厂,那些年迈或年轻的厂长,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一员,国民经济里的毛细血管,容易被贴上“旧经济”标签,也容易在这个宣扬“潮人”和新经济的时代被忽视。
在这些中国工厂成长的过程中,1688是最长久的互联网伙伴。《南方人物周刊》此次也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C2M事业部总经理汪海进行了对话,讨论了当前国内工厂的现状和互联网的数字化赋能,对“中国制造”进行了一次全新且认真的凝视。
跃升的数字化
物流停了,外贸停了,线下展销会停了,订单哪里来?一下子,老的那套不灵光了。
无锡市优能塑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过去20年一直给线下商超做垃圾袋、保鲜袋等塑料制品的贴牌代工,年产能超8000吨。2020年疫情来袭,工厂陷入了危机。“和2019年比,开机率也只有60%,”而且出不了货,据老板陈开发介绍,年前仅垃圾袋的库存压力就达到了1000万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的商业运行都是处于单向的、被动的状态,对于贴牌代工模式的工厂而言更是如此。疫情突发放大了代工工厂的劣势,订单不稳定让生产资源浪费、压库存、压回款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集中爆发。
优能塑业深受其苦已久。除了订单不稳定以外,经销商因线上生意冲击不断压低工厂价格;商超渠道竞争持续加剧,入场费逐年攀升等弊端也让工厂的利润变得越来越薄。
压力之下,“自救”的声音越来越响,优能开始试探着扎进了数字化的浪潮中。
1688承担起了数字化“传道者”的角色。汪海表示,疫情相当于给工厂们做了一场关于电商的免费教育,让大家更加了解1688。“我们作为全中国唯一一个为工厂量身打造的平台,希望帮助更多产业带工厂真正走向数字化。”
2020年9月,优能迎来了转机。彼时,1688宣布与淘宝特价版全面打通,帮助工厂开辟批发和零售的新赛道,实现“批零一体”。主动拥抱改变的优能从代工厂转向产销一体,从幕后走到台前,不仅拓展了全国的消费者客群,大幅改善库存周转率;也让工厂提升了效率,成品率从以前的96%提升到了98%。
显然,1688瞄准的不仅是优能。汪海表示:“我们现在的数字化要链接的就是,民营经济中拉动内外贸增长的中国670万家工厂。”
可能很多人因为疫情才知道了1688,但是它默默存在了很久。1999年夏天,1688.com上线。那时候,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到千家万户,阿里巴巴创造了这个商人的网站,主打B2B电子商务。通过线上黄页的形式,解决了传统线下采购的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及时、诚信无保障等问题,1688在很长时间里与传统批发行业共存。
在汪海看来,过去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二三十年中,阿里巴巴通过淘宝和天猫,在消费者层面迅速完成了数字化教育,帮助中国零售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经济的转型。但是对于供给端的工厂而言,今天的他们不少依然离互联网很远,数字化程度还很低。而只有消费端和生产端的同步发展,才能有效拉动内外贸双循环经济真正落地。
针对工厂端,中国数千万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推动进程,1688自觉背负起了这一责任。
所谓数字化,并非简单地把工厂的货搬到网上,而是从研发、生产、销售、仓储、物流、营销等方方面面给这些工厂进行数字化赋能。
根据商务部2020年发布的《产业带数字化转型报告》,目前1688平台已经覆盖了172个一级产业带,约占全国一级产业带的七成。目前,超过5000万家小微企业依靠1688新批发提供的健全供应链能力经营。
2020年9月17日,1688宣布产业带升级计划,针对全国670万制造企业推出内循环三大通路,全面打通淘宝特价版,融合加工定制、批发分销和零售三大数字化平台,帮助产业带工厂跨赛道发展。
对于三大通路,汪海进行了解释:“让大生意对大订单、流通生意对批发订单、零售生意对淘宝特价版——希望把买家运营得更精准,让工厂商家能够清楚地知道买家身份,能够建立基于不同买家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去抓住不同类型的生意。”
以加工定制业务为例,2020年9月,1688同步上线了“找工厂”功能,计划打造中国最大的工厂搜索引擎。具体而言,1688为各大工厂一键生成了数字化官网,结合VR、AR等技术应用,提供工厂动态、产品目录及订单评价等信息展示。目前累计已有120万买家通过搜索,筛选、发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厂,并与工厂建立合作。
在疫情冲击下,单单是帮助厂家拓宽销路、找到客户就已实属不易。至于为什么是1688做成了这件事?“大概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场。”汪海说。
汪海表示:“我们的初衷一直是帮助工厂把生意做得更好,这是永远都不会变的。无非是今天工厂哪个环节需要我们,我们就助力它把哪个环节做好。”
潮流制造力
对于代工厂的被动与无奈,中国有太多厂家深有同感。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工厂们都是凭借廉价劳动力,在全球贸易发展的顺势下,完成了制造业的第一波起飞。
这也导致“代工厂”一词,一度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非常刺眼。谈到工厂,人们总是自然联想到珠三角轰鸣的机械化大生产、机房和车间里那些365日不停歇的流水线工人生活。
在广州海珠区的康乐、鹭江、五凤一带,有一个片区被称为“湖北村”,又名“制衣村”,就是代工厂的典型聚集地。这里有上万家制衣厂,聚集了大量从湖北来的务工人员。
过去每年3-5月都是服装生产的旺季,这里通常灯火通明,缝纫机前座无虚席。然而一场疫情让上万家制衣厂难觅订单,湖北工人来了又走。为了寻求更多的订单,越来越多批发商或工厂,开始在一个个直播间、在一块块手机屏幕前,向国内消费者描述着自己的服装设计与梦。
其实大部分工厂都有一个品牌梦。据汪海多年对厂家们的了解,越来越多代工厂希望向上游的设计研发以及下游的销售营销拓展,以掌握产业链中更多的话语权。
只是转变并非那么容易。1688搭建了数字化的平台,帮助工厂们更容易找到买家,但是真正要建立起品牌,让买家复购,还需要工厂具有持续踩中市场趋势的能力,不断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过去,能否生产爆款可能是一个“押宝”的事情。生产厂家作为预估市场需求的第一环节,得先判断一款衣服是不是具有成为爆款的潜力,然后大量生产,销售给处于下一环节的经销商。
如今,这一顺序扭了过来,阿里将此称为“新贸易”。
汪海对“新贸易”进行了解释,要改变工厂和市场相隔甚远的顽疾,需要通过数字化工具,让生产与消费市场同频共振,这就是当前风行的C2M模式(Customer to Manufacturer,用户直连制造)。
消费者直连工厂,让需求指导生产,让工厂可以跳过多个中间环节直接触达消费者,按需生产,以量定产。据申万宏源研究预测,全国C2M市场规模在2022年有望达到1.4万亿,巨大的发展规模成为各家互联网公司聚焦C2M的理由。
互联网发展至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已经被数据化,可分析,可聚合。无疑,在洞察消费者喜好上,阿里巴巴凭借旗下淘宝等平台多年的深耕,拥有着最强大的数据库支撑。在这个优势下,1688能有效协助厂家进行产销协同,将消费者的需求和真正制造端的生产形成匹配。
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优能老板陈开发在拥抱“批零一体”后,得到了1688的趋势数据指导,发现不少消费者吐槽垃圾袋连接处不好撕开,于是开始着手改良,并以此研发出自主新产品。新款垃圾袋日销达3万单,一举跃升成为品类销售冠军。
过去,天猫、淘宝甚至线下女装的众多零售卖家,都是从广州湖北村精挑细选批发购买再进行转售的;而如今,没有人比湖北村的制衣厂们更关注淘宝和1688上的潮流动向。
你很难分辨得出,是谁在制造潮流,又是谁在指定潮流?这类似于“先有鸡还是蛋”的哲学命题。而不管如何,今天的中国工厂,正在主动告别被动,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都贴近市场,都充满着野心要制造爆款。
超级工厂的诞生
在数字化赋能下,一批国内的超级工厂将会诞生。
去年,1688宣布了要在3年内打造1000个年销过亿的超级工厂计划,每年为全国的产业带工厂提供1万亿规模的新市场。《南方人物周刊》特意咨询了最新进程。据汪海透露,2020年平台已经发展了两千多个潜力股“超级工厂”,虽然这些工厂都还没年销过亿,但是仍有两年的发展时间,对于实现目标具备一定信心。
在汪海看来,所谓超级工厂,不仅体现在数字化赋能后的销量暴涨上,更重要的是它们将代表着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我觉得超级工厂就是从销售的数字化开始着力,到供应链的数字化,到实现企业管理和生产的数字化,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效率。这样产出的产品哪怕在全球市场上也是最有竞争力的。”
从历史角度看,淘汰落后的产能,供给侧的升级改革是必然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制造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四十多年,凭借市场消费能力和供给能力相伴壮大,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期。
最明显的变化是,我们的劳动力不再廉价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指的是年主营收入大于 2000 万元的工业企业或者国有工业企业)劳动者报酬增速保持了两位数增长速度达到 11.4%,比同期劳动生产率(人均增加值)增速 5% 高出一倍多。据《经济学人》报道,早在2014年,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每小时3.27美元,比越南高三分之二,比马来西亚高四分之一。
还好,虽然劳动力成本在日益提高,但是国人强大的消费能力和市场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国务院参事汤敏曾撰文预测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未来中国,以大批量生产、低成本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到东南亚势不可挡,中国唯一可以留下的就是小批量、定制化的柔性制造产能。”所谓柔性化生产能力,指的就是产销协同、按需生产的能力,就是数字化的能力。
回顾1688陪伴中国工厂走过的20年,汪海感受最深的是,过去工厂老板都是个个穿着背心拖鞋的。如今,越来越多年轻的厂二代、厂三代出来接班了,年轻一辈的视野是全球化的,都想要把工厂打造成一个更具科技感、更数字化的企业。
“所以当我们看到其实中国有那么多年轻人,有那么多拥抱数字化浪潮的想法,那么我们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去跳跃,把这件事情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