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为什么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其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必须保持一定体量的制造业。制造业比重过低,实体经济根基不牢,经济运行就会呈现出“去工业化”倾向,国民经济容易陷入“产业空心化”的困境,宏观经济循环就会不顺畅,微观经济主体发展也会有所掣肘。不少欧美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就是基于对本国经济中制造业比重大幅下滑的反思。
其二,相对稳定的制造业比重有利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我国是大国经济体,产业链供应链必须具备自主可控能力。我国制造业规模全球最大,已经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应对重大突发风险的基础。我们能应对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有利于进一步夯实这个基础。
其三,制造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动能。从机械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如今的制造业对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能够不断促进相关行业发展。同时,制造业优化升级,也能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繁荣发展。而且,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及助推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是明显。无论从中间需求看,还是从最终需求看,抑或是从投资需求看,制造业发展所释放的增长动能都非常巨大。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初发布的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计算了2018年、2019年、2020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结果分别为29.41%、27.17%、26.18%,三年中下降超过了3个百分点。这一下降幅度不可谓不快,值得警惕。由此可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工作任务较为迫切。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一是要结合我国国土空间大和市场规模大的优势,统筹制造业的转移和布局,形成制造业转移的空间梯次结构和制造业升级的产业梯次结构;二是要不断动态调整制造业产品,在丰富产品多样性的同时保持产业门类齐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三是要强化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
当然,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与调整产业结构并不矛盾。进入新发展阶段,制造业增加值主要源于科技创新所带来的集约型增长,这是质量提升所激发的量的扩张,而非单纯的规模扩张。未来,随着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各项政策的不断落地落实,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一定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