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铜、石油等多种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不少珠三角企业明显感受到原材料价格飙升、成本增加的压力。有出口企业一方面担心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吞噬利润;另一方面担心若调价会削弱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当前采购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普遍上涨,每种材料上涨幅度不一。与去年二季度比,涨幅在20%-60%。相比2019年,铜、钢等原材料涨幅超过100%,玻璃的涨幅超过150%。”格兰仕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原材料方面,格兰仕对外采购的铜、塑料、铝材、钢材等数量相对较多,整体要素成本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飞涨,给整个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企业利润进一步被压缩
“金属材料和包装材料的价格都在上涨,比如锌锭的价格在去年较为低价的时候每吨才一万四五左右,现在已经到两万多元了。”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松毅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整体来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速度偏快。
黎雯的工厂主营包装袋等包装材料,主要原材料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ABS塑料等,大部分是利用石油提炼后的副产品经过聚合作用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因此,塑料软包装的产品成本与石油价格呈正相关。自今年年初以来,国际原油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已经上涨了约30%。
面对一天一变的原料价格,黎雯入货更谨慎了。“价格太高,会把利润都挤压掉,工厂的现金流压力也会变大。现在主要是用库存的原料,近期都能满足生产需求。”
黎雯认为春节前塑料原料价格还可以,便多下了订单,提前囤货。
实际上,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太多节省原材料的空间,材料成本增加最直接的反馈就是进一步压缩利润。
东莞城市之窗家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赵家尧表示,家具制造业经过近几年的调整洗牌后,利润空间不大,价格比较透明,平时注意控制各项成本能拿到一定合理的利润。一般来讲,产品价格主要根据原材料价格制定,涨价幅度在5%~10%都能尽量自我消化,但现在部分原材料涨价幅度达10%~20%,导致成本承受能力已经到了边缘。
广州市社科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杨代友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企业从订单承接到产品生产有一定时间间隔,在目前价格上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很可能造成企业高进低出,盈利减少甚至亏损。值得注意的是,石油价格的上涨还会带动运输成本的上升。同时,由于原材料成本价格变化有很大不确定性,企业对于接新订单可能会变得更加谨慎。此外,由于工业品价格上涨对需求的抑制作用,还可能导致企业存货增加。这些因素会导致近期内企业现有产能不能充分运转,有些企业甚至会暂停原有的扩大生产计划。
出口企业调价谨慎
面对原材料涨价趋势,受访企业均表示,在无法自我消化成本压力的时候,需要考虑调整价格。
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预计第二季度还将有持续上涨的可能。这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通过提前布局,积极和客户达成合作,尽可能锁定长期订单,与供应商锁定材料价格,通过备料以及策略合作等办法降低成本压力,不排除后期也会有价格调整的可能。
周松毅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速度偏快,公司需要频繁调整价格,但这主要是针对下一阶段的订单,调价是一个过程,还要考虑市场的接受度等多方面因素,要反复沟通。
广东一家规模较大的印刷企业在2月23日接到供应商的提价通知后,开始提前告知客户产品将在3月1日后提价,建议客户提前下单,而对于原有订单则维持原价。海外销售人员张玲透露:“有部分客户已提早下单,但也有客户选择观望。”
价格调整只能是短期措施,长期来看,在下一轮涨价潮来临之前,企业还需要有所准备。格兰仕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没有采取简单调价的做法,而是从八大成本管理上争取超水平发挥,利用规模扩大、效率提升、科技创新等措施应对。
赵家尧表示,首先尽可能做到原材料涨价与产品涨价不同步,尽量给市场让利一部分。其次,新产品的设计将更注重性价比,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占比。最后,在其他环节也会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比如增加自动化设备,通过机器换人降低人工成本。
面对情况更为复杂的海外市场,企业对于调整价格和产品出口都有所担忧。
据了解,东莞城市之窗家具有限公司目前暂不针对海外市场做价格调整。赵家尧分析称,海外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比较高,加上受疫情导致他们收入降低,对中国产品更要求物美价廉。“我们也在与海外客户协商,但他们不愿意涨价,要求保持原来的价格。”
去年下半年开始至今,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虽然不少出口企业都迎来订单暴增,但同时也由于汇率波动被吃掉不少利润。赵家尧直言,综合各种因素,做出口比较艰难,但是海外市场份额不能丢。“我们可以通过退税等途径化解一部分成本压力,赢得一点利润。未来仍然会注重国际市场的开发。”
企业该如何应对
“一般来说,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几乎每年都出现原材料和商品价格上涨或下降,只是这次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主要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持续时间相对更长,涨幅更高,尤其是春节后的这段时间。”杨代友说。
杨代友表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受着疫情的影响,供需关系紧张是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奎喜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随着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以及疫苗的普及,各国会逐渐复工复产,虽然产能供给增加,但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加大。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供需之间的矛盾估计还会增加,原材料价格在近期内可能还是会维持高位。
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肖奎喜表示,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运用避险工具,比如期货期权,把未来价格锁定,对冲成本上升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出口企业可以与进口方协商,双方共同承担成本。
同时,肖奎喜认为,价格上涨是全球企业都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目前价格波动较大,企业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可以签署柔性合同,在产品出口方面不要把价格定得太死,可以根据国际上大宗商品的指数来进行调整。
除了企业积极应对外,杨代友认为,政府也可以通过专项扶持、退税等措施帮助生存困难的企业降低成本压力。长期来讲,企业自身需要加强对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的预测预警,及时把握价格趋势。
“企业要有意识地走技术创新道路,多挖掘开发新材料,形成替代。长远来看,要降低对价格波动较大的传统原材料的依赖性。同时,要鼓励出口企业拓展出口市场范围,积极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提高企业的出口抗风险能力。”肖奎喜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黎雯、张玲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