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7111594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国内资讯正文

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18 浏览次数:436

国内制造业面临的生存困境,近些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在各类成本上涨和国内外行情均不稳定的情况下,竟然有不少中小企业主表示,把厂房出租的租金都比辛苦一年挣得多!

广东一位经营多年的纺织企业老板在痛下决心后,将自己辛苦打拼来的厂房出租。无奈之举的背后,这位老板向笔者这样倾诉:

“我干纺织已经20多年了,一开始是作坊式加工,后来买地盖了自己的厂房,虽然算不上龙头企业,但在我们这里还算小有名气。

近几年虽然规模越来越大,但利润却越来越低,去年将近1个亿的销售额,毛利润仅有600多万,再加上税费、销售、物流、管理、银行利息等各类费用,到手也就40多万。”

“这还是在各方面都比较顺利的前提下,如果资金回笼不到位,单凭银行利息就能让我一年白干。我也想明白了,其他行业咱也不了解,只能把机器卖了,厂房租出去,一年也有100多万的纯收入。”

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近年来,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实体企业,一直面临着经营的困境,不少企业表示将厂房出租的租金都比辛苦一年挣得多!

面对这种奇怪的现象,我们不禁感叹国内制造业的窘境,同时也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制造业究竟怎么了?

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国内制造业面临的“窘境”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大量中小企业蓬勃兴起,其中绝大部分是从小作坊、来料加工等模式成长起来的制造业企业。

但曾经红极一时,在全球都占据极高地位的中国制造业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境地。产能过剩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据统计,国内制造业包含的24个行业中有21个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其中,纺织、服装、钢铁是产能过剩的“大户”。

与此同时,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涨压力增大。最近十年,制造业平均工资年均上涨达到了14%,明显高于平均工资的涨幅。国内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大都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本来就不高的生产利润被一压再压。

国内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份,主要从事产品的加工、制造与组装。近几年,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逐年增长,随着原料、土地、环保等成本的上升,尽管合作外商利润率只增不减,但国内企业的利润变得“微乎其微”

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终端零售等产业链条里能够创造出更多利润的环节几乎都不是国内企业所能控制的,国内制造业更多扮演了一个“打工人”的角色。

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通过采用市场换取技术的方式,曾经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以此来实现了国内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尽管国内的经济社区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国内的市场被跨国公司抢占了制高点,大量的利润被外商拿走,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生产企业的手中。出口竞争力比较强的服装、鞋类、玩具、家电等产品大都附加值较低,个别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是来料加工和产品组装。

就比如华为作为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优秀代表,尽管已经掌握的部分高端前沿技术,但一旦核心的芯片产品被断供,高端手机产业也将无法生产。究其本源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据统计,国内中小企业数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8%,创造了60%的 GDP和50%的税收,而且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都出自中小企业,可以说中小企业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面对成本增加、利润微薄的困局,迫切需要升级改造的中小微企业又面临融资难题,由于信用等级低、抗风险能力弱,银行机构并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的利率又过高,让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

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宽松的政策环境,廉价却又高效的劳动力,曾经是西方企业争相迁入的地方。但一篇题为《为何中国无法拥有下一代制造业》的文章,却非常赤裸客观地展示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这个曾经依靠成本竞争力在短时间内崛起的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却又不得不经历由产业中心转向高价值制造业的变化。一个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大国,就如同一个一身腱子肉但却没有思想的人一样,尽管“金玉其外”,但仍是“败絮其中”。

虽然说的有点夸张,但说到底,谁掌握了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国际话语权,无论是国际交锋还是国际合作,都能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2018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曾经非常详细的公布了美、德、日、英、法、韩、印、巴和中国共9个国家的制造业综合及不同领域指数测评的结果。

排在一流阵营,当之无愧是目前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美国。排在第二梯队的是高端制造领域强国——日本、德国,尽管他们无法与美国比肩,但其在部分制造业领域处于领先位置,制造的也大多是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排在最后的是制造业领域的新兴国家——中国、印度、巴西等。现如今,中国从制造业产值上来看,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也是我国制造业目前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有人曾经说“中国制造”是“中国组装”,相比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制造”和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制造”,我们口中的“中国制造”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概念。

经过二战之后,德国、日本等传统工业强国迅猛发展,在全球诸多制造业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也通过国内相配套的制造业企业,迅速抢占了全球市场,可以说从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是他们自己的,而“中国制造”其中很多产品不过是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进行了组装。

有个不算恰当比喻,就好比我们是依靠人家的核心技术的梯子爬上了城墙,而且梯子始终抓在人家手中,随时可以把梯子拿走,一旦梯子被撤走,不仅无法登上城墙,而且会被重重摔在地上。

一位名牌大学的机械系高材生曾经“口无遮拦”地形容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在他们的工厂里,除了厂房,没有一样工具是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打破“魔咒”的金钥匙

通过以上多角度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制造业最大的困境就是缺乏核心技术,然而要想取得核心技术,我认为最为首要的就是要解决人才问题。

从建国之初,我国就一直把教育工作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国内的高等教育总体质量和数量均取得不错成绩,但从高校毕业生数量来看,就从1998年的82.9万增长到2019年的834万。

大量的工科毕业生进入制造业领域,为国内大量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人才支撑,但掌握核心技术需要的“高精尖”人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端技术人才的匮乏,可能是中国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软肋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与高端制造业相关的六大行业中,高端人才数量为248万,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机械自动化、信息技术等领域,国防领域、运输设备、新材料等行业领域的的人才平均从业年限较高,对专业要求和实践要求也相对较高。

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为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过度追求物质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制造业科研领域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做手机APP的年薪百万,做主播带货的收入上千万,而扎扎实实在一线搞研发、搞技术的高端人才却只能赚“死工资”,仅仅够养家糊口。

与此同时,想要实现中国这一全球最大规模制造业的整体升级,除了大量的技术型高端人才之外,我们还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瞪羚企业”。

所谓隐形冠军或是“瞪羚企业”,说白了就是就是在大行业领域下的某一个分支领域具有领先位置且技术独一无二的中小企业。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向有些西方国家学习,比如德国目前拥有许多的老字号企业,他们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尽管规模依然不大,但他们通过国家的帮助扶持,在自己的领域精心钻研,通过最优质的产品来有效应对国际化的残酷竞争。

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结语

当我们因为抖音等时尚软件占据全球市场较大份额而暗自庆幸的时候,我们却没有深刻反思华为因为某个美丽国家的技术垄断而被迫卖掉了“荣耀”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当有些人为了赚取网络流量、为了自己那点利益几乎可以不顾道德甚至法律的约束的时候,那份执着坚韧的工匠精神就变得更加难能可贵。

中国其实不缺人才,只是多元化的发展环境,尤其是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这个社会的价值导向有了一些偏颇。

但虚拟经济再繁荣,他也只能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延伸,一个工具,没有大量的5G网络基站覆盖,再多的网红又有多少人能够知道呢。也不能因为网络繁荣带来的“真金白银”,就导致更多的人去追逐风口浪尖上,也不应该本末倒置,不应该“为了炫耀锄头而忘了种地”。

不要忘记发展具有核心技术的“中国制造”才是实现民族富强的必由之路。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