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几何形状的方脸,他有着四方形的鼻子,他鸡胸、驼背、嘴巴外凸,上帝给了他所有的丑陋。他是一个被遗弃的畸形儿。他不被世人关注,也从没有人把他放在眼里。作为一个怪物,他倒也不是一无所有,至少还有一个暗恋的对象。就这样,他独自在角落中变得沉默、扭曲,直到最后的爆发。他就是维克多·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相比于上一期,不许人间见白头的巴西,在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国家。他梦想统一印度支纳联邦;他自诩军事实力世界第三;他野心勃勃,他不讲武德;朋友们告诫他耗子尾汁,但他却一句也没听进去。后来,他和美国爆发了战争;他被中国按在地上摩擦!经历过重挫,他沉寂了整整40年。而当他再次出现在世界面前时,他像爆发的卡西莫多一样,震惊了世界,他就是越南!
=================一鸣惊人的越南制造,实力几何?===================
大家好,欢迎关注首席君!近年来,伴随着苹果、三星、阿迪、耐克等知名国际品牌逐步将工厂迁移至越南,越南制造开始进入到国人的视野中来。根据WTO的数据,2010年到2019年间,中国的出口总额从约1.58万亿美元增加到约2.5万亿美元,十年间增长率58.4%,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越南在这期间,出口额从722.37亿美元,猛增到了2642.73亿美元,增长265.8%,却是名副其实的增速冠军。越南为何能够一鸣惊人?今天的越南制造究竟实力几何?越南的经济增长会带给中国多大的冲击?带着这些问题,首席君做了本期的视频。如果大家喜欢,欢迎点赞、留言、弹幕、转发!谢谢大家!
2010年,中国出口额是越南的21.8倍,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9.46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我们中国的出口在萎缩,而是越南的出口增长的实在太凶猛!
我们以智能手机为例,首席君是华为的忠实用户,从来没用过苹果,但是找做投研的朋友们一问,苹果还真的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苹果作为智能手机行业的霸主,在全球卖的最火的产品有两个:一是Iphone,而另外一个是Airpods。
苹果这家公司到底有多了不起呢?我们看看苹果的下游企业就能看出一二:苹果的Airpods耳机主要由中国大陆的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英业达,以及鸿海等工厂代工。其最大的代工供应商立讯精密,由于拿下了Airpods的订单,在2019年营收625.2亿元,同比增长74%;归母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73%。这就是典型的抱对了一根大腿,灰姑娘秒变公主的魔幻现实喜剧!而作为Airpods第二大代工供应商的歌尔股份也不遑多让,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117.58%。整个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351.4亿元,同比增长47.99%,实现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上升47.58%。两家公司的第一大客户都是苹果,歌尔股份2019年来自苹果的业务占比高达40.65%,而立讯精密则高达55.43%。2019年苹果开始尝试在越南进行Airpods的生产测试。根据苹果的战略部署,两家公司开始在越南投资设厂。Airpods2019年在全球总销量约6000万只,而当苹果举家搬迁到越南之后,仅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试生产中,就生产了约400万只,也就是说,市场上每出售100只Airpods,有15只是越南造。
但是库克怎么说的和库克怎么想的,大概率有点出入,我们从苹果在印度的生产就能看出点问题。2017年苹果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 SE,但是时至今日,iphone在印度生产的比例也非常低。究其原因,还是因为Iphone在印度卖不动。2019年iphone在印度仅卖出了不到200万部,也就占其全球销量的2%不到。而在中国,苹果在2017年的用户就突破了2.42亿,比美国本土整整多了一个亿。 所以尽管嘴上高大上,但是身体却很诚实,说的就是苹果
但是,硬币的另外一面,苹果的另外一个拳头产品,Iphone的主要产地仍然在中国。究其原因,是因为Iphone要求更深厚的工程技术能力、更灵活的供应链管理、更过硬的质量水平,以及更有消费力的市场!但是苹果自己是不会承认这些的,所以在库克的嘴里,就变成了:我们不会为了迁就成本而转移。
Ihpone搬不走不代表别的搬不走。2020年6月23日,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立讯精密宣布对其全资子公司立讯精密(越南)、立讯精密(云中)和立讯精密(义安)有限公司进行总额约4.54亿美元的增资,拟用于满足越南子公司的厂房与产能建设及相关需求。
通过苹果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制造业确实正在从中国撤出,向越南转移。结合过去十年越南出口的突飞猛进,我们要如何看待越南对中国的挑战呢?
首先,以代工制造为典型的低端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从过往转移的案例来看,代工制造转移的主导方,是下游的强势品牌方,而不是代工厂本身,品牌厂家的态度决定了工厂是否要迁移。你看,阿迪、耐克、三星、苹果,都是这样。作为一个代工厂,他们要靠品牌方的订单恰饭,品牌方说要搬家,他们除了转发、收藏、点赞之外,似乎也没有其它选择。所以中国想要影响产业链的转移,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
代工厂要获得代工资格,本身就要经过品牌方的审核。他们绝不会在未取得品牌方同意的情况下,就自作主张转移产能,尤其是像苹果这样的品牌厂家,对供应链的话语权极为强势。而反过来对于中国而言,则意味着掌握了下游的品牌,就可以大大的增强在代工转移过程中的主导权。一个强势的品牌方,往往对于供应链有着绝对的掌握,比如说苹果。一旦供应链中某个环节成本上涨,那么品牌方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个环节替换掉。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厂房、人工、原料成本上涨是不可避免的。大量中低端制造业开始从中国移出,向越南转移。在这里我们首先说结论,不管是从鞋类制造,还是电子产品组装代工,这些最为低端的领域中,一定会有一部分会转移出去,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中国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
你看,当初制造业从英国迁移到美国、再从美国迁移到日本、韩国、台湾,再之后从台湾跨国海峡落地福建,再到如今的从中国向越南迁移,都是这个逻辑。但是除了成本之外,品牌还有向高端发展的需求,这又会带动提高制造能力提升的要求。机器在精度和品质控制上比人类有着更高的上限,这就推动中国的工厂制造向无人化,智能化发展。在过去,这是难以想象的,而在今天,中国大规模应用的工业机器人,却正在削弱越南等国家相对于我国的劳动成本优势。
以阿迪、耐克等品牌最大的代工厂,宝成工业为例,阿迪和耐克现主要产地已经迁至越南,是不折不扣的越南制造。按照前面的逻辑,这是阿迪等品牌做出的抉择,但是这不意味着中国完全丧失了鞋类制造的地位。2012年中国占全球鞋类制造的60.5%,而到了2018年仍然占到55.8%,虽然六年下降了大约5个百分点,但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鞋类制造国,中国的比重仍然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虽然印度、越南、印尼等国家人工便宜,但是在设计,品牌和智能制造能力等方面,中国鞋业的水平依然远高于这些国家。这些领域的优势增强了国内鞋业的利润,也增强了对工厂转移的话语权。而对于电子产品往越南转移的情况也是类似的,越南的电子产品制造增长主要是来自于三星,全球六大手机品牌苹果,华为,三星,小米,OPPO, VIVO当中,仅有三星主要在越南生产,而其他五家均未安排在越南生产智能手机。也就是说,越南的电子产品出口猛增,很大程度上是三星的意志。所以,当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中国品牌高歌猛进,挤压三星的市场份额时,也就相当于打压了越南电子产品制造的份额。所以今后在智能手机制造的领域,越南还能不能继续增长,很大程度上,要看苹果的动向。而其他电子类产品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举个例子,目前国内的主要电子品牌华为,OPPO, VIVO,联想,小米等都在中国建设了自己的工厂,以联想为例,联想在武汉的工厂,去年全年实现出口近45亿美元,占湖北全省出口总额的12.3%,而且联想现在还在深圳新建工厂。
掌握了品牌对中国的最大意义,是获取了将供应链工厂留在中国本土的决定权和能力。而国产品牌向高端化发展,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利润,也催生了企业对更高制造能力的要求,并且掌握了对代工组装制造转移的话语权。
掌握品牌之后的第二个出发点是掌握代工大厂。建国上台之后誓言要让制造业回流,要美国再次伟大!但是搞了三年,还是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今年春天,美国牵头,日本附和,要补贴外企从中国迁走,所以从当下的形式来看,苹果等企业向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转移部分产能是大趋势。但是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告诉我们,中国不仅可以通过零部件+组装代工技术的结合,在中国大陆实现本土公司替代台系代工厂,实现价值提升。同时也可以通过在海外投资建厂,让中国代工厂在外企向海外转移中的过程中继续获利,扩大本土代工厂的全球份额。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上游电子零部件企业的扶持,努力提升产业链的价值。一部智能手机,由数千个零件构成,这其中包括了触摸屏,话筒,扬声器,连接器,散热材料,PCB板和FPC,显示面板,金属框,玻璃盖板,被动元件,振动马达,摄像头模组,光学镜头,以及目前正在大力国产化的芯片。组装加工虽然会让进出口数据很漂亮,但是实际获取的利润很低。我们都知道,代工的利润在产品的产业链中,是最低的。以台湾的五大代工厂为例,只有鸿海的净利润率能达到2%多点,其他四个(和硕,仁宝,广达,纬创)利润率全部不到2%。代工厂最大意义是帮助形成产业链聚集,以及解决中低端就业问题,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而要解决从弱到强的问题,我们还要努力提升产业链的价值。你看,我国官方在统计对外贸易的时候,一定会强调一般贸易占比上升,组装加工贸易占比下降,原因很简单,一样的出口金额,一般贸易的收益肯定比大进大出的组装贸易高。所以要应对越南的挑战,我们从品牌,到生产制造自动化、本土代工厂发展,以及上游零部件及芯片等领域,都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也具备巨大的优势。
从2016年到2019年,中国智能手机产量的全球占比从75%下降到了68%,三年间下降了7个百分点,主要转移到了印度和越南。其中印度利用自身的庞大市场优势,强迫外资厂家必须在印度设厂,否则就要征收高额关税,迫使外资厂为了获得印度市场不得不在印度当地建厂投资。而越南则主要是因为自身在电子代工领域的竞争力不断进步。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应该承认并且接受部分低端的产能一定会转移出去的现实,同时也要认识到,这种转移是可控的,同时我们也是以从越南市场的发展中受益,实现部分价值的回收。
比如说,越南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具有潜力的市场。随着越南制造业的发展,进出口贸易额的提升,越南市场的消费能力也将会不断的增强。这将会为中国上游产业的产品,带来更多的机会。比方说,越南要发展代工业,而本身又缺少重化工业,就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中间工业品。由于越南经济的发展,越南的进口额从2010年的848.39亿美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2539.03 亿美元。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最近三年越南从中国的进口,2017年为709.94亿美元,增长16.2%。
2018年为839亿美元,增长了17.2%。2019年为978.69亿美元,增长了16.7%。今年1-9月,越南从中国进口按美元计算也增长了12.3%。所以说,越南制造的崛起,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但也包含着机会。越南的出口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机械设备,半成品和原料来完成,这就导致中国成为越南第一大进口来源。
也许有朋友说,越南目前做电子产品代工和组装,虽然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价值低,只能赚组装费,但是越南也可以逐步的向上游的零部件和下游的品牌扩展,像是中国当年也是从组装起步的。这话没错,越南当然可以搞国产零部件替代,以及做自有的电子品牌来实现出口的实质价值提升,但是这个需要技术进步来实现,价值提升会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速上,2019年越南经济体量只有中国的2%多点,差不多是台湾的一半,经济总量十年后能赶上台湾就不错了,这个体量怎么可能跟中国比呢?我们一年增长6个点,差不多是三个越南的GDP。
在如此悬殊的体量差距面前,说越南制造会取代中国制造,有点自己吓唬自己。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3.896万亿美元,越南431.72亿美元,中国是越南的90倍,越南尽管在出口增速数据上好看,但是其实当前越南在产业链上获取的价值极低。从2001年到2019年,二十年时间中,越南的GDP增速基本没有突破过8%,大部分时间在7%以下。在2010-2019年之间,越南经济的实际增速平均在6%-7%之间,与东北亚地区的韩国、日本、中国等经济体相比,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
当下,我们真正的挑战并非来自于越南,而是来自于中高端产业的向上突破。比如说,美国人通过控制台湾的台积电对华为进行制裁,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就非常大,让我们很难受,不得不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在这个领域中,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体量都比较大,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随便拿一个出来体量都比越南强很多。
这些对手的手里有品牌、有产业、有技术,竞争力更强。而我们获得技术转移的难度也在越来越高。因此对我们的产业发展来说,越南是次要的挑战和风险。向上突破以美国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壁垒才是我们最大的方向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