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作为制造业的产业母机,同时也是加工制造产业装备的根基,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石。机床行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目前中国机床却成为了“中国制造业之痛”,甚至外界还传言“失去日本德国的机床,中国便造不出航母”。不管这句话是否存在偏激的嫌疑,都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高端机床受制于它国的困境。
明明中国机床行业起步并不晚,起初的发展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为何如今我国机床行业还是陷入了困境?
中国机床经济规模曾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机床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中国机床拥有量仅为9.5万台;随后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仅1958年-1965年这7年之间,我国自主研制的高精度机床高达26种,整体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到八十年代初之时,中国机床行业也从低端机床逐步迈向数控机床,紧跟国际步伐。
随着中国机床行业的发展,相对应的机床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据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机床的经济规模超过当时机床巨头国家日本德国,我国机床制造业产值基本上占据了世界的四分之一,位居全球第一。
同时我国四大机床企业之一的沈阳机床,更是在2012年实现了27.83亿美元的营收,一举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沈阳机床迎来了连续7年的亏损,亏损总金额达到了50亿元,而沈阳机床的负债更是达到了780亿元。中国机床行业的发展也就此“急转直下”,陷入了困境当中。
高端机床需求是重点
一直以来,中国机床行业都整体呈现“大而不强”的现状,机床行业规模大,产值集中于中低端产业链上,高端技术研发上却并不强。
在国家制造业起步阶段时,中国机床行业着重于中低端产业链模式确实创造了一定的产值,再加上高端机床技术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不少机床企业都采取与外企合作的方式。
长期以往,中国高端机床便开始严重依赖国外的技术,无法掌握核心技术。再加上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过程中,对于高端机床的需求越来越大,这让我国机床企业陷入中低端机床出现产能过剩,造成企业亏损,又没有足够的资金研发高端机床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