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未名BBS论坛上对金融的讨论也曾在全国掀起对金融行业的讨论。赚钱多、开宝马、买空卖空,这是大多数普通人对金融业的认知。金融业到今天也依旧是最热门的行业之一。
而谈到制造业,环境差、薪酬低、重体力劳动,制造业也同样被贴上许多标签,信息革命进行过程中,制造业也越来越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嗤之以鼻。中国到底应该大力发展制造业还是金融业,在《财经郎眼》中,郎咸平与王福重曾在这一问题上展开过激烈争论。
无法复制的美元霸权
王福重在论证金融重要性时,提到了一个例子,“布雷顿森林体系”,拿美元在世界上的霸权来说明货币在大国博弈中的重要地位,以此来证明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金融业。
正如王福重所说,二战之后,在布雷顿森林公园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正式确立了美元在世界的霸权。黄金与美元挂钩,35美元等值于一盎司黄金。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则按照各自的含金量来确定与美元的汇率。
看似简单的决定,却奠定了美国未来几十年成为世界霸主的基础。黄金像是金融世界中的树干,作为硬通货在世界各国流通,美元与黄金挂钩,就像把美元重新作为金融世界的树干,使美国在对外贸易中掌控主动权。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3 年崩溃,但美元的霸主地位确确实实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也因此,王福重以美元为例,提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大力发展金融业,期望通过人民币的影响力来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影响力。
按道理来说这样的想法没错,但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并不是如何提升人民币的影响力,而是类似美元霸权已经不可能在今天的世界再次出现了。因此以此为出发点的所有美好期望,都无异于是空中阁楼。
“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建立,美元霸权被世界认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二战之后,欧洲各国在与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元气大伤,而本就处于颓势的亚洲,经过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境况中。
而美国成了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通过军火制造与销售,美国大发战争财,据数据统计显示,美国当时的黄金储备占到了世界各国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正因为这样,美元才能名正言顺地和黄金挂钩,美元的霸权才得以确立。
而在今天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且不说中国的外交向来不存在霸权与压制,在多极化的今天,各国都不会允许另一中货币再一次称霸,相互制衡,共同发展,这才是现状,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货币固然重要,但货币绝对不是大力发展金融业的直接原因,而在国家的战略层面上来说,更应该大力发展制造业。
强国必先强基
在百科之中对制造业的评价是这样的,“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如果把中国的发展比作修建一栋大厦,金融就像是大厦闪闪发亮的玻璃幕墙,吸引着外来的人前来中国。
而制造业,则是这座大厦的地基,大厦到底能修多高,关键就在于地基有多深有多稳。郎咸平在节目中也多次强调了制造业的重要战略地位。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已经体现出制造业对国家的重要性。
中国没能赶上的两次工业革命也说明了制造业的重要性。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新型工厂出现,工业1.0时代的进入标志制造业的革新。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发现与应用,率先进行革新的,同样是制造产业,工业2.0时代开启,全新的生活生产用品的投入,改变了欧洲的面貌。
信息技术革命,中国迎头赶上,进入工业3.0时代,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制造业正处于由2.0向3.0转型的关键阶段。三次不同的革命,相同的是,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的改变,都显著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有人会提美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是全球的金融中心,而华尔街是美国的金融中心,美国蓬勃的金融业为美国提供了相当的资本积累。可美国金融业的蓬勃,同样是以制造业为根基的。
钢铁大王卡耐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汽车大王福特。美国历史上三个叱咤风云的制造业巨头铸造的制造业帝国,是美国金融业繁荣的基础。中国应当大力发展制造业,这是中国经济金融更上一层楼的根基所在。
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中国应当大力发展制造业,但金融与制造业不应该被割裂开来。制造业是金融蓬勃发展的基石,而繁荣的金融业能够为制造业的发展积累足够的资本。
没有金融业的支撑,制造业是没有办法完善发展的。2000年后,中国制造业出现困境,在信息化时代开启初期,制造业企业在由传统生产方式转型到新型生产方式时出现困境,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制造业的转型举步维艰。
新兴的电子产品研发周期长,投资大,而生命周期又短,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意冒风险在这个有可能血本无归的产业中。因此,制造业企业在关键技术的发展中受到了巨大的阻碍。
2000年的教训告诉我们,制造业离开金融业是难以健康持续发展的。而如调整金融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今天中国仍在积极探索与尝试。制造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撑,而两者关系的调整,离不开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
20世纪80年代,台湾积极调整金融政策,通过政策调整支持制造业转型发展。为推动新兴的制造业发展,台湾地区建立高科技生产园,提供了风险投资基金,为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架桥铺路。
得益于战略支持,台湾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制造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制造业高科技化发展,使得当时的台湾成为了东亚联结世界高科技生产的桥梁。
台湾的制造业成功转型与产业升级,得益于当局对金融政策的积极调整。对今天中国大陆工业逐步步入成熟阶段,台湾的经验有着指导和借鉴意义。而今天的中国也确实在通过调整金融政策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鼓励金融机构的创新,鼓励制造业企业上市,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这都是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