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零一五年开始,随着十三五计划开局,“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越来越发现自己走进了一个被飞速改造的社会,并且改造的速度越来越快,也是由此开始,借助“互联网+”战略的东风,各领域风起云涌,弄潮儿们勇立时代潮头。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多数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均是在消费服务领域,这个领域所面对的是中国十四亿潜在的服务对象,且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切入市场比较容易,不需要技术积淀,这就给了新入局者挑战巨头的可能性。那么还有一个领域,显然恰恰相反,它规模远比消费领域的大,对技术壁垒的要求也更高,貌似一直不温不火,没有新的巨头产生,它难道没有被新的机遇激活吗?
显然事实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深入这样一个领域便会发现,在这个领域耕耘的从业者们,已经做出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他们蛰伏于每一个专业和精深的领域都有着数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只是他们爆发的时机尚未真正到来,中国还未进入完全重构整个工业体系的时期,他们在积累,在努力,也在等待。他们等待的将是另一场更大的风暴,那便是产业互联网的浪潮。古云: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产业互联网便是这样一个领域,而这个领域的弄潮儿们也越来越具备服务于世界的能力。
但其实,仅仅有着对技术变化的观察仍然不够,我们都知道每一次技术的浪潮均会深刻的影响商业模式,带来全新的社会服务形态,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生活形态。我认为,在工业领域的这次产业互联网浪潮加上 5 G这样一个跨时代的技术,将带来更为深刻的变化,那便是将完全打破原有的生产决定关系,真正做到从制造端到消费端的转变,但实际上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不是一个探讨要鱼还是要熊掌的问题,而是个相互融合的问题,因为本质上,市场从来没有离开消费端,也没有真正被制造端掌控,它们两者一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决定的关系,如果制造端生产不出来的东西,即便市场再有需要,也无可奈何,同时消费端的这种需求驱动了制造端的变化。
未来的变化,肯定是会从中心制造端到消费端转变的趋势,但更可能是以实现消费端和制造端的融合的方式进行,这种模式,我将其称为边缘制造,也就是大边缘时代全新的制造模式。并且,基于这种全新的模式,我们认为现有平台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因此,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那就是打造中国边缘制造基础设施平台,就成为了一个必然要去面对的事情。
首先,如何去认识我文中提出的边缘制造概念呢?
我们提出“边缘制造”这一概念是从技术和模式的融合角度出发,定义一种可能的全新模式,在这之前不但这种模式没有存在过,甚至这个词都没存在过,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看待和认识边缘制造这个词呢?我以为从三个方面:
第一,从生产决定关系层面,边缘制造里面,消费端对于制造端的决定和影响程度将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步加大,甚至未来会完全决定制造的模式和过程,极大提高生产效能和消费体验。
第二,从价值流转路径层面,边缘制造里面,市场的价值流向将实现平衡,并真正打通消费端和制造端的两个循环,使得这两个循环构成闭环,从而完全重构当代商业模式。
第三,从市场运作形态层面,边缘制造里面,市场形态将逐步显现出由大中心小边缘到大边缘小中心的转变,这里的大小并非规模体量大小,而是对影响程度的描述。
其次,如何去看待我文中提出的打造中国边缘制造基础设施平台呢?
这样一个平台实际上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平台,而更可能的是一些矩阵平台的综合体,他们提供矩阵式的综合服务,并真正完成数字化信息流转和风险控制,进而实现全流程打通的消费服务。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非常具备价值的平台,但打造这样一个平台将是一个比打造消费综合服务平台更为困难的实现过程,所以我们要有耐心,我们相信它会出现,且正在出现。
我想有了以上的阐述,至少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认识的框架,对这个新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至于未来的真实形态是什么,以及我们到底用多久能够走到这一个形态的成熟阶段,这就需要整个市场的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我们是其中一份子,同时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