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一台最大开挖直径达16.07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长沙第一产业园下线。这台“巨无霸”盾构机整机长150米,总重量4300吨,是我国迄今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
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湖南自贸试验区三大特色战略定位之一。意味着一大波政策红利正在向制造业相关企业走来。作为地下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铁建重工将如何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发力?
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将用于长沙建设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设备体形巨大,犹如一条钢铁巨龙横卧车间,高度超过5层楼,刀盘涂装从京剧脸谱中提取视觉元素,以京剧中代表忠勇义烈的红色脸谱为设计原型,外观鲜明夺目,凸显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该设备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中铁十四局集团联合研制,是我国企业首次成功实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的工业制造。盾构机取名“京华号”,出厂后将参与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建设。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张帅坤介绍,业界通常把12米及以上直径的盾构机划分为超大直径盾构机,超大直径盾构机集机械、电气、液压、信息、传感、光学等尖端技术于一体,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在设备研制过程中,研发团队依托以往应用成熟的常规直径、大直径盾构机总体自主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以及系统关键零部件设计和加工制造技术,最终攻克了针对工程所需的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制技术。
“京华号”设备配置了常压换刀、伸缩主驱动、超大直径重载管片高效倒运及拼装技术、高效大功率泥水环流系统、高精度开挖面气液独立平衡控制等多项核心技术;同时创新搭载了管环收敛测量、管环平整度检测、管环选型、自动盾尾间隙测量、同步双液注浆、三通闭塞器换管等系统装置,使高强度、高风险、高污染的隧道掘进作业转变成相对安全、高效的绿色施工模式。
今年下半年,在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制领域,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已经出厂两台15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分别用于杭州艮山东路、下沙路隧道工程建设;还将出厂一台15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用于长沙湘雅路过江通道建设,这些设备的研制和应用有力巩固了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
打造超级地下工程装备新高地
9月初,由铁建重工和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灵活型土压平衡盾构机,顺利贯通斯里兰卡科伦坡北部一隧道项目。今年以来,铁建重工多个产品,顺利运往海内外各工程施工现场。
“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将为我们对接海外市场提供更多有利条件。”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表示,公司正在大力推进海外属地化经营,全面夯实海外经营基础,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
根据《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湖南自贸试验区立足于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优势,抢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推动先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
“助力湖南工程机械向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铁建重工科技发展研究院院长麻成标表示,铁建重工将抓住湖南自贸试验区这一发展机遇期,充分利用好湖南自贸试验区的一些政策,把它用活用好,更重要的是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新的发展动态,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打造超级地下工程装备新高地。
在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超级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支持下,铁建重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持续创新”的自主创新模式,全力攻克18个关键核心技术。
目前,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超级地下工程装备集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前沿技术,兼具定制化、绿色化、智能化、国产化等特点,能够适应超恶劣的自然环境,应对超风险的地质条件,采用超常规的设计施工方法,满足超大超长超深地下空间结构施工要求,不仅将解决我国紧迫的超级工程施工需求,也将大幅度提升国内地下工程装备的技术水平,实现领先国际的跨越式发展。
铁建重工已经在长沙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超级地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也是全球地下工程装备产品系列齐全、智能化水平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麻成标表示,未来,铁建重工将持续深耕超级地下工程装备领域,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突破,打造高端装备产业新高地,助力湖南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