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工信智库联盟主办,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支持,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经济江苏智库联合研究会承办的“工信智库联盟2020年年会暨‘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各界专家学者对我国从“十三五”到“十四五”衔接过渡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为推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建言献策。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范斌,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李锋,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工信智库联盟、江苏省社科联、中国经济江苏智库联合研究会、江苏省工信系统等单位的政府官员、智库专家、媒体代表共300余人与会。
领导致辞环节由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副院长徐宁主持。
范斌副司长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中美贸易博弈不断升级,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的世界蔓延使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加速重构态势,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结构性问题、结构性矛盾越发凸显。一方面,我国工业仍然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在一些高端领域受制于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产业链紧密融合,当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国外形势依然严峻,出现了生产停滞、供应受阻等情况,也暴露了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危机和挑战。为此,需要充分汇聚和发挥工信智库联盟各成员单位的智慧力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好前瞻性、针对性、主动性的战略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智库支撑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工信智库的影响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李锋副厅长指出,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并存,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极大改变制造业发展的态势,推动制造业呈现新的发展特征。与此同时,逆全球化的思潮也加速涌动,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通过关税壁垒、技术封锁,甚至讹诈、霸凌等手段遏制中国发展,因此中国制造业发展正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竞争打压和新兴经济体要素成本优势的双重挑战,外部形势更加复杂。“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第一个五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体,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制造业总量长期居全国前列,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引擎,也是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因此,“十四五”时期江苏制造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刘德海书记从平台搭建、人才培训、活动策划、成果转化、获奖情况等方面介绍了省社科联在全省智库建设工作格局中的作用,他指出,希望工信智库联盟更多关注江苏的发展,同时希望江苏智库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工信智库联盟成员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江苏新型智库建设探索新的路径,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赵金松副部长认为,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智库在服务科学决策、服务国家治理、服务改革发展上承担重要责任、发挥重要作用。江苏认真贯彻党中央有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部署,先后布局建设了12家重点高端智库和17家重点培育智库,组织推动各智库紧扣党和政府决策需求,聚焦重大问题、前沿问题、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全球产业重构对中国制造提档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需要智库发挥推动作用、聚焦制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实现更大作为。
主旨演讲环节由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副院长陈柳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干春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贺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两化所工业互联网平台部主任田洪川、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院长刘志彪分别发表了题为《充分利用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中国制造业产业政策调整与创新体系重构》、《工业互联网及其驱动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双循环新格局下的产业链》的主旨演讲。
干春晖副院长指出,中国制造业正在面临一场重要的竞争优势变革,原来的以低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长期来看人才是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需求正在升级,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需要及时提高才能满足供给体系和需求体系的适配性,解决供需之间的平衡问题。而如何对供给和生产进行及时的转型升级是未来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关键问题。他认为,虽然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但相对应的我们的规模在逐渐崛起。超大规模的经济体是中国未来“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而增加国际国内连通性、减小收入差距、形成国内统一市场是强化优势的三个关键因素。
贺俊研究员分析了“政策惯性”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背景下的产业政策,认为未来多边规则的调整、技术变革、发展阶段转换是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他指出,“十四五”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词是“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应该由“大”到“强”。而在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上,我们未来不应该去选择产业,而是应该发展通用的技术产业,让它进行自然技术组合、产业融合,去形成新的产业。他认为,我们应建立一个自己的产业链安全管理体系,提升产业政策的精细化,把着力点转向创新系统的建设和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建设。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完善,构筑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为全世界贡献新的制造业崛起模式。
田洪川主任从技术视角指出,将互联网技术向工业、制造业迁移,带动工业的转型发展。搭建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把企业数据的价值充分发挥和挖掘出来,通过数据闭环驱动整个生产过程。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建设创新工程;二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做运行监测,通过数据驱动本地产业协同,带动效率的提升;三是持续建设创新中心,持续营造区域发展生态;四是要将工业互联网和行业相结合。
刘志彪院长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由“客场全球化”走向“主场全球化”的过程,即由过去利用西方市场转向利用中国内需进行全球化。“主场全球化”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他指出,“双循环”必定会对“十四五”规划、未来中国经济运行、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扩大内需、分配改革以及国内统一市场建设会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双循环”也会对中国产业链产生产业链拉长、产业区域集聚程度提升、产业链“链主”大量涌现等影响,关键要通过对内开放促进国内统一市场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在随后举行的工信智库联盟2020年年会上,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政策研究处处长贾宏伟宣读了工信部直属单位优秀研究成果名单,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三家江苏单位荣获一等奖。工信智库联盟秘书处、中国信通院政经所所长辛勇飞向大会作联盟工作总结及展望,并宣布2018-2020年度活跃智库排名和新增成员单位。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在近百家智库成员单位中活跃度名列第四,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阿里云研究中心四家单位成为工信智库联盟新增成员单位。范斌副司长在总结讲话中对工信智库联盟提出新的期望,他表示,联盟要紧密围绕整个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努力提升研究水平,加强自身建设,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最后,会议还举办了工信智库联盟年会交接仪式。
下午,由范斌副司长带领的工信智库联盟调研组一行还前往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参观了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并与公司副总经理、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王杰高等相关企业负责人举行了座谈。
下午,“江苏智库学者沙龙暨中国经济江苏智库联合研究会研讨会”在论坛分会场举行。江苏智库学者沙龙作为省社科联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组织的一项重要活动,已经持续举办4年,今年的系列沙龙以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与会专家围绕“经济双循环与江苏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行了充分交流研讨。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瑞峰,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副院长陈柳分别主持沙龙主旨演讲和圆桌会环节。
会上,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就“双循环”需要强“八链”分享了其对构建发展新格局的对策思考;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江苏产业链的创新发展与协同升级进行了阐述;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李永明从江苏制造业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了构建江苏工业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的对策建议。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晓峰,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王树华,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沿海发展研究基地专家、副教授、博士刘波,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凌永辉分别就“系统推进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双循环’背景下江苏‘新基建’发展思路探讨”、“经济双循环视域下江苏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双循环与江苏作为:以所有制结构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题目发表真知灼见,为与会嘉宾奉上了一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知识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