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街道办招8人全是清华北大硕博生再到机械,化工等专业遇冷。为何高学历人才频频流向公务员。
近年来,公务员越来越受到高学历人才的青睐。
近日,一张杭州余杭区的招聘公示名单显示里面清一色的来自清华北大的硕博生。
街道办的工作在一般人的想象中似乎普通大学生都能胜任,那为什么清华北大的硕博生要去街道办?
但是我们也相信,清华北大的硕博生不会选择错误,杭州街道办开出的条件优越,发展晋升条件也是非常光明。
包括年薪38万或者可以自由选择事业副处级标准享受绩效工资,提供人才公寓免费居住三年,还配套一系列人才福利。
网友评价待遇好级别高,高薪且旱涝保收,工作难度较低,有法定节假日有年休,网友觉得自己酸了。
又如,211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的余小姐,不仅专业能力过硬,并且拥有一口流利的德语。
2018年的时候进入一家大型德资制造企业任职行政管理,干了大半年后,德企因制造业成本上升过快决定搬去东南亚。
余小姐并没有在意,她想着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一口流利的德语还怕找不到好工作。
不到一周时间,凭借自己流利的德语和在大型德企工作的经历又进入了一家中型德企。
谁知道这回不到半年时间,企业又因成本问题作出了搬迁到东南亚的决定。老板很欣赏余小姐,希望余小姐能随同企业去东南亚工作。为此开出了余小姐现有工资1.5倍的条件,并且承诺了一系列的福利和补贴。
但是余小姐不愿去东南亚只好另谋高就。在又进了一家德企以后,余小姐拿起了书本准备起了公务员考试。
她说,累了,换来换去的太折腾人了。还不如考个公务员稳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考量,这无可厚非。但是每个国家的顶尖人才的就业流向决定了行业的发展高度。
就拿德国为例,顶级大学出来的学生流向医疗,大学教授,工程类职业(包括机械与汽车制造,电气工程,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和通信等专业),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
我们都知道德国制造就是品质的代名词,同样的工业产品德国制造售价就是中国产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那么德国的顶级工程师有多牛呢。
我举个例子说明:中国一家工厂的大型电机坏了,每运行半个小时就会自动停止,不少产品因此损坏。厂里的技术人员反复检查就是找不到原因。
这下可把工厂老板急坏了。工厂停工导致的损失每天都超过10万美元,无奈之下只好请来一位退休的德国工程师来解决问题。
工程师先是听电机启动的声音,然后花了半个小时在几个地方做了记号。
最后再拆开一个地方,拆除了几圈线圈,OK,问题解决了,老板为此支付德国工程师3万美金报酬并报销所有往返费用。
德国的工业4.0大家都知道,智能化工厂也是依托于工程师和相关的系列专家合作。
简单来说就是建立目标并提出问题,然后由相关专业的工程师来解决问题,最后根据解决办法制定相关的数据模块和规范化流程,用机器代替大量的人工。以实现工厂的自动化。
然而现在据统计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级技工缺口达到千万之多,而像德国工程师一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帮助配合科研的高级工程师更是少之又少。
当少数高学历人才流向杭州街道办这样的单位是个人问题,但当整个社会都将杭州街道办这样的单位视为就业目标,而将生化环材这样的基础学科视为天坑就需要社会思考了。
在以往中国制造业大多都是凭借生产成本低而进行竞争,而当中国制造业成本快速上升,人口红利模式不在的时候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要么只能退出竞争要么只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去进行生产。
而现在中国制造业要转型高端制造就需要更多的基础学科高学历人才和高级工程师助力。
而当低附加值模式终结的时候,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从而进行转型升级。
这需要从教育到制造业都做出足够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