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最火的话题无疑就是“经济内循环”了,中国谋划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各路智库机构纷纷解读。
由于目前特殊而复杂的国际大环境,在经济内循环被强调之后,一些极端化认识将其解释为以后就是要闭关锁国,依靠中国内部市场完成自我发展。国家领导人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已经针对上述疑虑旗帜鲜明地给予回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所谓泛化的内循环,包含消费内循环、制造内循环、科技内循环、投资内循环、服务内循环、金融内循环在内的六大类。其中制造内循环涵盖了产业升级和高端制造带来制造业ROE的抬升机会(军工、新能源、汽车、机器人)。
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超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基础设施让我国发展内循环具备足够底气。不过发展中也有短板环节,这些短板的加速升级改造正是当前的机遇所在。
中国工程院对我国26类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产业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与世界差距大的产业有10类,分别是:飞机、航空机载设备及系统、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机器人、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节能汽车、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
与世界差距巨大的产业5类,分别是: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航空发动机、农业装备。
可以看出,与先进水平有差距的关键环节都处于行业链的上游。经济内循环的战略之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链上移之路必然会加速。对相关企业来说,利用内循环战略扶持东风,紧抓产业链重塑新机会,开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之升级转换,谁能抢占“内循环”上游先机,谁必然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