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当前,疫情蔓延,全球供应链面临断裂危险,制造业产业链出现紊乱。面对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失序”,我国应如何化危为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务之急应从国内制造业需求端入手,激活巨大的国内市场,纾困制造业中小企业,建立起以内需为中心的国内大循环;同时,扩大投资,不放松海外订单,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秦荣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扩内需、稳外需是当务之急
秦荣生表示,在全球疫情影响下,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国际制造业产业链分工模式面临调整,越来越多国家更加重视从安全角度布局制造业产业链,政府对制造业产业链的干预度明显上升,区域化协作将对制造业产业布局产生更明显影响,制造企业产业链布局更短、更快、更有弹性。
联合国5月13日发布的《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萎缩3.2%,世界贸易将收缩近15%。如此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也让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秦荣生表示,要稳定制造业产业链,提升制造业价值链,构建全方位合作的制造业创新链。要着力打造更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制造业产业链,增强制造业产业链创新意识,对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链,如高铁、电力装备、通信设备等,要继续提升竞争力和质量,保持优势地位。鼓励制造企业从单纯的制造商向综合生产服务商转变,深耕国内市场,稳定市场份额。此外,还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畅通国际物流通道,保障出口订单正常交货。
“面对制造业的困境,我国必须深刻认识促进制造业产业基础提升、加快制造业产业链升级,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机制相结合,打好制造业产业基础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秦荣生说。
打好“组合拳”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强国的建设,首先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目前,制造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要从技术创新、发展环境、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发力,协同创新,共同推动。”秦荣生说。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目前,我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关键产品、重大技术装备等方面问题依然很多。秦荣生表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跨越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之间的“死亡之谷”,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此外,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和机制,探索‘揭榜挂帅’等新机制,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任务,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秦荣生说。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既是疫情后经济恢复的‘强心剂’,更是未来发展的‘储备粮’。”秦荣生表示,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支撑,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加大对制造业“新基建”的投入,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
此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秦荣生表示,政府部门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融资支持,推动产业政策从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都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出现了制造业发展各地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无法发挥协同作用。对此,秦荣生建议加强制造业创新驱动数字转型的顶层设计,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交叉重复。他还建议,建设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创建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推动东中西部制造业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